云阳随感(代序)
(作者余明刚 茶陵县委书记)
茶陵是一座文化古城,也是一个山水名城,素有着“好山千叠翠,流水一江清”的美誉,而最能将这一盛景尽收眼底的,莫过于在云阳山上放眼远眺。
云阳山偏隅茶陵城西,位于云阳国家森林公园境内,是湘赣边陲著名的旅游景区,方圆七十余里,有大小山峰七十二座,山中群峰叠翠,竹木呈幽,飞瀑垂练,古洞藏奇。相传上古时期,神农氏炎帝曾在此种五谷,尝百草,教民耕织,山上至今还保存着炎帝洗药用的药池,云阳山也因此有神农故邑之名。而据《史略循蜚》记载:“唐初,云阳始封为南岳。”并派朝臣刘晏前往进行加封,刘晏至茶陵后,认为云阳山虽然“灵异峭绝莫俦”,但米水滩险流急,“切虑艅艎莫济” (艅艎为春秋时期吴王大舰之名,后泛指大船),于是改封衡山为南岳,因此云阳山又有“古南岳”之称。
云阳山虽然最终没有封为“南岳”,但因其山形朗峻,环境清雅,自隋
朝以来,佛道两派纷纷结庐于此,先后建有云阳山寺、赤松坛、罗汉庵、观
音庵、白云仙、老君庙等数十座寺观庙宇,其中以始建于隋代的云阳山寺规
模最大,因其时而为道观,时而为庙堂,久而久之,这里也成了佛道合一的
宗教场所。民间传说南岳圣帝曾游历至此,乐不思归,便择定于此修建避暑
行宫,由是每年六七月间,云阳山都是钟声如缕,香火不绝,远近香客纷纷
不辞跋涉前来许愿祈福,逐步形成了“六月七月朝云阳,八月九月朝衡山”
的民俗。
奇秀的风景,典藉的记载,古老的传说,再加上佛道两家千年来的传道施教、结庐修行,使得云阳山声名日渐远扬,逐步成为了湘东地区的宗教文化圣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然而最衷情于山水的,想来还是文人。登山临水,感物赋怀,是文人的通性,但凡名山秀水,自是少不了文人的行迹和笔墨,云阳山也是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