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国内旅游 >> 湖南旅游 >> 正文

南 岳 游 记

作者:heppo    国内旅游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16
 
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
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李太白这首《送陈郎将归衡岳诗》把个南岳形容得不但雄浑大气,而且意境深远,实在令从未到过南岳的人浮想联篇。农历八月廿一,公务之余,在料峭的晨风中,我来到了南岳脚下。不过,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苍苍的衡山,而是人群熙攘的南岳大庙。
早就听说过南岳大庙的大名。因为它是中国唯一一家佛道两教共存的庙宇。大庙的东路是道观,西路是佛寺,中路则是宫殿式的一组建筑,让人觉得似乎是进了皇家御苑。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是由儒释道三家构成主体,但三家彼此之间常常互相攻击,以标榜自己的正确。特别是佛道两教,在历史上经常是互不服气。有些佛教的僧人认为道教的理论虽然内容广博,几乎无所不包,但是庞杂纷乱,让人无所适从,难比佛法的体系严密、辩析精微;有些道教的信徒则干脆从地位上对佛教进行贬低,编了一本《老子化胡经》,宣称道教始祖李老君西出大漠,跑到印度摇身一变,成了释迦牟尼,普度印度众生。这两家千百年来各有一大批信众,谁也别想彻底说服谁,自然不愿意挤到一个庙里。因此像南岳庙这样将两教的代表请在一起,共济一堂,实在是一个奇观。不过这倒也突出的说明中国文化那无与伦比的包容性。事实上,两家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互相融合、互相借鉴的情况也是很多的。
我是费了半天劲才买到门票。这里香火极旺,善男信女们挤破头似的堆在售票口,手里举着在附近小店里请来的高香,仔细一看,竟然还有鞭炮。一打听才知道,因为南岳是祝融火神的修炼之处,所以南岳的各个庙宇都是可以往香炉里扔鞭炮的。这可能在中国也是独一无二了。
按照我的喜好,那是逢庙就要细游的。遇上这么有特点的庙宇,当然更要细细品味一番。无奈共游的老兄对逛庙颇无兴趣,只好一起走马观花了。不过大殿前震天的爆竹声还是令人瞠目。同样令人难忘的是那些簇拥在庙里庙外、殿前殿后的善男信女们。特别是有许多老婆婆,穿着在张艺谋的《红高梁》里才能看到的样式的服装,背着水果、点心、高香,甚至还有竹席、衣褥(似乎是为了露宿),双眼虔诚地望着神像三拜九扣,嘴巴一张一合地默念着什么。虽然听不到,但脸上黄土高原般纵横交错的皱纹分明在向神灵诉说着久旱求甘露般的渴盼。真希望他们的愿望能完全实现。但是我倒也颇同情坐在神位上的诸位大仙。百年三万六千日的这般忙碌来倾听信众们的倾诉,还要去实现他们的愿望,实在是累死了。都说神仙逍遥,要照这样看,神仙们的工作应当是世界上最紧张的了。
大庙后门就对着上山的路。由于火车是早晨六点到衡山站,因此游完大庙也还只是七点三十分,刚好吃早餐,为登山补充一下体力。坐在山脚下的一个小餐馆里,请火辣辣的湖南小妹端上一碗鸡蛋面,正欲品尝,忽然被一群卖纪念品的小贩围了起来宣传他们的手链、摆设、玩具等等。同行的老吴是我在下火车时刚认识的,人颇诚恳,挑了一只黑漆漆的号称碧玺的手链,感觉蛮好。可惜第二天发现掉色,里面竟然是玻璃球,遂大呼上当,并痛斥中国旅游区的商贩不诚信。我虽未上纲上线到中国的高度,没有把打击面扩大到全体商贩的想法,但总是抱定了一个宗旨,能不买就不买。
约八点一刻开始登山。衡山的盘山公路修得很好,可以并排走两辆中巴,据说是直达祝融峰。可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路上的中巴车与私家车一辆接一辆,感觉像是去赶集。幸好古代登山的小路还在,拾阶而上,虽然“鸟鸣山不幽”(不时传来汽车鸣叫),倒也勉强体会得“青林点白云”的妙处。没走一会儿,就看见远处的一个小山包上屹立着一个大方鼎。细看导游图才知道叫中华万寿大鼎,五十多吨的铜家伙,立于2000年。从名称想来,恐怕是因为寿星老儿叫南极仙翁,顾名思义,家也应当在南方。南岳衡山刚好位于中国南部,所以凡是与“寿”有关的事情就喜欢往衡山靠了。不知道这想法对不对,反正我对现代人造景观颇无感觉,总觉得它们之中败笔极多,“胜笔”极少,因此不看也罢。
一路上行,很快看到一个小水潭,想来就是导游图中所示的华严湖了。不过无论如何它也不像个湖,倒颇似山区人民为种地而修的水库,蓄住山雨,以抗旱情,当然和佛教的“华严胜境”就更联系不起来了。再往前,似乎有一座小庙。来到近前才知道就是神州祖庙,供奉着各个姓氏的老祖宗。进门后忙寻找俺张氏的祖先,奇怪的是转了三圈也没看见,也不知是确实没有还是我需要换一副度数更深的眼镜了。
过了神州祖庙,终于体会到登山的感觉了。踏着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踩过的石阶,穿过高低参差或耸或卧的树丛,抹去不知何时爬上鼻尖的汗珠,嗯,好久没这么活动了。久不经考验的双腿在连续做上楼梯这样的低难度动作后开始发酸,不过倒也还不至于驻足不前。可惜这里离山顶还远,根本领略不到七十二峰的缥缈,只能体会到闲庭信步的惬意。大约走了两公里多山路,一座气派的建筑矗立眼前。看介绍,原来是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而建的忠烈祠。它是仿照南京中山陵而建,气度恢宏,庄严肃穆。很惭愧,里面供奉的很多将领的名字我是第一次听说,这实在令我汗颜,颇有一种数典忘祖的感觉。我简单统计了一下,其中有名有姓的将领阵亡时大多三四十岁,正当壮年,这尤其令人悲痛。如此多的英雄为中华的存亡而牺牲,实在是中国人的一种悲壮的光荣。然而这些当年也曾叱诧一时的名字,竟然在数十年后就大多不为人知,实在又是中国人的一种无奈的悲哀。想想看,日本人居然把战犯的名字供入靖国神社,年年参拜,搞得尽人皆知;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在忠烈祠年年大搞反军国主义活动,大规模祭奠众烈士,以使英灵之名永著,自强之音永显?凝立烈士灵前,思前想后,心潮澎湃。特作诗三首,以表仰慕之情。

《登南岳忠烈祠》
(之一)
三省沉沦寇破关,芦沟萧瑟晓月残。
岂容日虏窥神器,骠骑倥偬敌胆寒。
(之二)
逐寇中华遍西东,笑餐虏肉自纵横。
神州山水多奇秀,原是英雄血养成。
(之三)
血雨腥风袭神州,江山含泪草木愁。
黄金台上闻胡舞,夫子庙前泣血流。
嫖姚不作身后计,将帅岂为稻梁谋?
八载功毕千秋业,男儿本

[1] [2] [3] 下一页


原创文章南 岳 游 记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guoneilvyou/hunanlvyou/9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