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旅游资讯 >> 正文

《走遍中国——武夷山茶文化》解说词第三集:茶路风云

作者:heppo    旅游资讯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6
  1662年的英国皇宫,一场规模盛大的婚礼正在举行。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将要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在婚礼的宴会上,宾客们惊奇地得知,凯瑟琳频频举起的高脚杯中并不是葡萄酒,而是一种从未听说过的,来自古老中国的神秘饮料,叫做红茶。这位酷爱中国红茶的凯瑟琳,因此多了一个“红茶皇后”的美称。在随后的几百年间,凯瑟琳的画像经常出现在英国各类红茶的包装盒上。由于她的缘故,红茶首次在英国宫廷中亮相。不过,英国人并不知道,这种远道而来的红茶在中国的诞生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传奇经历。

  在武夷山的桐木村,长久以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明朝末年,武夷山已经开始生产半发酵的乌龙茶,但是由于桐木村海拔比较高,夜晚气温低,发酵非常困难。有一天,一只来自北方的军队路过桐木村的茶厂时,便驻扎了下来。由于正值采茶时节,茶厂铺满了绿色的茶青。大面积的茶青被压在士兵的身体之下,经过几天的反复践踏,错过了半发酵的制茶时机,反而得以完全发酵。

  当军队离开之后,心急如焚的茶农立刻把这些茶叶收集起来,为了减少损失,尽快把茶卖出去,他们试着用柴火把茶烘干。

  吴锡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他们用了一个未干的松枝,来进行烘茶,这个未干的松枝在燃烧的过程中,就会有松烟,这个松烟充满了满屋,没想到这个松烟被茶叶吸收了以后,产生了一个独特的味道,独特的香气。”

  当年,这批茶被当作是制作失败的次等茶,运到远处的茶市上以很低的价钱卖掉。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年,许多人出三倍的价钱专门订购这种茶。于是,当地人便将错就错,按照全发酵的方法制作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茶,起名叫“正山小种”。

  武夷山桐木村的茶工绝对不会想到,在他们手中诞生的“正山小种”,开辟了茶叶史上一个全新的类别。在随后几百年中,“正山小种”成为风靡全世界的所有红茶的祖先。

  吴雅真(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它有一个很特别的,就是带一点桂圆香,而且有一点淡淡的那个烟的味道,因为它是用松木去熏的,所以它很有特色。另外呢,我觉得正山小种红茶就红茶而言呢,它的颜色也很美,有一点像玛瑙的颜色。”

  虽然红茶的诞生充满着偶然性,不过在当时的世界,却可以说生逢其时。十七世纪初,欧洲国家正在积极投身于航海大发现。葡萄牙,荷兰的船队先后到达远东,东西方海外贸易就在那时开始兴起。丝绸,瓷器和各种茶叶成为最让这些西方的探路者痴迷的物品。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把少量的“正山小种”红茶带回了欧洲。

  邹新球(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茶叶专家):“荷兰人把这个茶叶传到法国、德国和英国几乎是同时,但是红茶在德国和法国的传播过程中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为在德国当地的啤酒文化已经扎下根来了,特别是红茶当时又比较的昂贵,所以很难在普通的百姓中扎下根来,同样的道理,它在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这样的地中海葡萄酒文化群中,它同样也传播不顺利。但唯独传到英国以后,情况不同。”

  与欧洲大陆的水质不同,英国的水质普遍较软,适合冲泡饮料。当红茶在英国被冲泡起来,桂圆香的味道得到充分地发挥。再加上凯瑟琳皇后的亲身示范,红茶作为一种奢华和尊贵的象征,很快在英国的上流社会中风靡起来。在当时,欧洲人对于遥远的东方世界充满了好奇。于是,关于中国的奇幻想象也在这杯玛瑙色的武夷红茶中得以无限地放大。

  由于红茶生意主要由荷兰人垄断,在英国,红茶的卖价极其昂贵。当时有一种说法叫做“掷银三块,饮茶一盅”。随着英国国力的逐步增强,英荷两国的海外贸易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十七世纪中后期,这两个欧洲当时最强大的国家终于兵戎相见。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彻底打败了荷兰,从此之后,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吴锡端:“那么英国取代荷兰之后,有一个大的变化,就是从那以后,茶叶的价格开始下降了很多,中国的茶源源不断地流到欧洲去了,茶叶就在欧洲普及开来。”

  茶叶慢慢地改变了欧洲人的口味,同时欧洲人的需求也在悄悄地影响着着中国的茶叶生产。在武夷山的星村,有一座闽北最大的妈祖庙,叫做天上宫。众所周知,妈祖是海上的保护神,而星村处于内陆的深山之中,与大海相距甚远。那么,为什么会在这里出现一座规模如此雄伟的妈祖庙呢?

  每年的4月,来自太平洋的温湿季风,为福建武夷山区带来了开年的第一场雨。武夷春茶迎来了一年最重要的采摘季。清晨,桐木村的茶农将顶着露水的三片鲜嫩茶叶摘下。整个早上,他们每人只能采摘不到两斤的茶叶。到了中午时分,这些新鲜的茶叶就会沿着蜿蜒崎岖的山道,被送到附近的星村镇。

  两百多年前,星村是武夷山仅次于下梅村的第二大茶叶集市,每年第一场春雨过后,茶叶开埠,这里就开始热闹起来,南来北往的茶商纷纷聚集。清人刘靖曾经记述:“山之第九曲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在这里,那些新鲜的茶叶被制作、包装成武夷红茶。随后,一部分被运到下梅村,经过晋商的调配,踏上了远赴俄罗斯的万里茶路。

  另外一部分红茶由闽南或闽西的商人通过九曲溪,沿着闽江运到福州,然后再运至厦门出售给欧洲的商船。

  由于长期出海,为了行船安全,经营茶叶的闽西汀州人特别信奉妈祖。当年他们集资修建汀州会馆的时候,就特意把会馆建成了妈祖庙的样子。

  1706年,武夷山僧人释超全在他的一篇《安溪茶歌》中提到:红茶大都由漳州人制作,紫豪和白豪是其中最主要的品种。这些茶在厦门以非常高的价格卖给欧洲人。从中不难看出,当时,武夷山生产的红茶已经满足不

[1] [2] [3] 下一页


原创文章《走遍中国——武夷山茶文化》解说词第三集:茶路风云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Article/3959.htm
 
热点景区
旅游资讯排行榜
最近更新的旅游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