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旅游资讯 >> 正文

《走遍中国——武夷山茶文化》解说词第四集:茶风古韵

作者:heppo    旅游资讯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6
  是,即便是今天的茶叶专家也都无法重现它的制作过程。

  从这种意义上说,一部武夷建安茶史几乎浓缩了整个中国宋代的茶叶历史。在宋代,武夷茶是作为建安茶的一部分,入贡朝廷。到了元代以后,贡茶的制造地点就正式移到了武夷山的九曲溪畔。从凤凰山到九曲溪,武夷茶既经历了宋元两代458年的贡茶岁月,又催生出不少文学史上的不朽篇章。其间奥秘至今仍然吸引着无数的人。

  金俊是一位来自韩国的陶瓷艺术家。两年前,因为一次偶然的游历,让他在武夷山意外地找到了自己创作的源泉。从此,他便和家人一起留在了武夷山,从事着他的陶艺创作。

  让金俊教授一见倾心的地方,是武夷山脚下这个叫做“遇林亭”的宋代窑址。1999年,武夷山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名录,坐落在山下西北角的这块6万多平方米的古窑址,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这里如今只剩下件件空空的匣钵,900多年前,它却曾是中国八大窑系,建窑的窑址之一,这里烧制的一种名叫兔毫盏的黑釉茶盏,正是宋徽宗赵佶当年为宾客们点茶时所使用的茶具。

  这种古朴厚重的茶具因为出自建窑,所以被称为建盏,或黑釉盏,它在日本和韩国被叫做天目盏,至今日本茶道中都将其奉为珍宝。今天的武夷山,我们偶尔也能见到这里的人们使用现代仿制的兔毫盏来喝茶,对喝茶的人来说,这与茶品无关,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它的特殊情感。当年,正是它与龙团凤饼的结合,诞生出一种独特的饮茶文化,把武夷茶推向了中国茶叶历史的巅峰。

  叶灿:“武夷山现在流传下的斗茶风俗一直都是兴盛的,因为我们没有断流过。这里描绘的是宋代斗茶的一个场景。武夷山自古就有这种斗茶的风俗,……因为武夷山茶非常出名,当时就有很多茶商、茶贩子来购茶,所以就有了民间斗比的这种方式来评价茶叶的好坏,斗比非常严格,这些都有讲究,现场有指指点点的人,有在这里记录的人,更多的还是相互交流。”

  在武夷山,斗茶,现在通常是指茶人之间或三两好友围坐一起,各自出示自己的拿手精品:一看、二闻、三品,比试茶品高下优劣。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朋友之间的一种交流。苏轼在《咏茶》诗中的描写:“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更留下了范仲淹那首脍炙人口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这首长达300多字的诗文生动地描述了宋代武夷山当年斗茶之风的兴盛,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文献,对研究宋代茶事有着重要的价值。

  叶灿:“评判茶的好坏,先从它的色彩,主要是纯白、还是青白、还是黄白来对比。第二比技艺,冲得恰到好处呢,这茶的味道也能够尽显,你冲得不好呢,这茶就泡苦了,泡涩了,就不好喝了。”

  这样的过程至今或多或少地都在影响着当今的日本茶道。日本抹茶的制作方法和宋代的蒸青团饼十分接近,区别在于,宋代的茶汤颜色以白色为上品,在制作的过程中用一定的工艺去掉了茶中大量的叶绿素。

  南宋以后,前来游览隐居者日增,儒家羽士,荟萃山中,自然山水陶冶了他们的性情,幽幽茶香启迪了他们的思想。于是,以茶论文,以文载道,兴盛一时,武夷茶因此融入了更多文化的内涵。

  淳熙六年,陆游担任了福建路常平茶事,主管当时的茶叶事务。为了征集龙团凤饼的精制原料,他在武夷山“镜台”开设了一场规模盛大的斗茶竞赛。他在《建安雪》中写道,“建溪官茶绝天下,香味欲全须小雪。雪飞一片茶不忧,何况蔽空如舞鸥。”诗中以雪赞茶,表达了他对武夷茶的喜爱。

  陆游早年嗜酒,因酒而作的诗文颇多,但到了武夷山后,宁可舍酒取茶,“桑苎家风君莫笑,他年尤得作茶神。”他自比茶神,以诗会友,以茶待客,陆游是历代诗人中写茶最多的人,一生创作的诗文中涉及茶事的达300多首,其中绝大部分都与武夷茶有关。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迹。

  有了这样爱茶懂茶的儒雅之士作为地方官员,武夷茶的冲泡技艺也因此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在当时,斗茶技艺之高超者,甚至能在茶盏上用水纹和茶沫幻化出各种诗文、山水的图案。这样的技艺叫分茶,或称茶百戏、茶丹青。

  王旭烽:“茶丹青,就是你在冲茶的过程当中那个茶盏会有一首唐诗的意境,特别是叫罗汉供茶,当时很多日本的僧人到天台山去,就去供茶了,罗汉的像下供了一个茶,结果里面就出现了一个佛像,佛像就出来了,这就是一种很高很高的技艺,这种技艺已经失传了,也没有人能把它捡起来。”

  赵勇(武夷山市原文联主席):“这件东西应该是属于南宋时期的遗存。这件东西干什么呢?也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用它可以很自如地来控制水流,应该是当时的专用的分茶茶盏。”

  了解到斗茶的方法后,赵勇和他的朋友用自己的理解,尝试了分茶技艺。当水滴滴入茶盏,果然留下了清晰的字迹,对比着漆器茶具的点茶效果,我们最终看到了用兔毫盏分茶的奥妙。然而,分茶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游戏,必须要找到最佳的水乳交融的状态,才能够完成这样高难度的创作。武夷山茶风茶俗的形成与发展融合方方面面的因素,更需要文化力量的推动。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武夷山自古三教同山、三花并蒂的独特文化构筑,展示了它巨大的兼容性和厚重的生命内蕴。当武夷茶把各教派宗旨融进茶道的精神,武夷茶文化的发展由此打开了一扇通往精神世界的大门。

  久远的岁月里,在晨钟暮鼓的回响中,道观佛寺与武夷茶不期而遇了。坐落在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原创文章《走遍中国——武夷山茶文化》解说词第四集:茶风古韵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Article/3958.htm
 
热点景区
旅游资讯排行榜
最近更新的旅游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