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了多年,固守小本经营的镇江锅盖面行业,终于打破沉寂,开始热闹起来。一家又一家示范店、样板店开业,传统或现代的装饰风格,规范的管理和服务,这种发展的势头,这种热闹的场面,倒逼街头小店加快提升自己的步伐。5月8日,继“鸭先知”重装开业后,又一家由民营企业投资的“三怪居”锅盖面馆高调开业,镇江市锅盖面行业协会组织10家锅盖面店的老板前来观摩,一圈看下来,各位老板均表示“感触很深”。
位于欧尚超市一楼的“三怪居”锅盖面馆,250平方米的宽敞店面,从门面外形到店内装潢布置,简洁、时尚,在管理和服务上也引入现代餐饮的经营理念,充满现代元素。
鸭先知镇江锅盖面馆老总严荷花表示,大家都说镇江锅盖面好,但好的东西也需要好的包装。这些年来,自己从外行到内行,亲身体会到镇江锅盖面要做大做强,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集体的力量。现在镇江锅盖面发展的形势很好,政府、行业协会、媒体都在关注和推动,希望有能力的人都站出来出一份力。
2007年,镇江大酒店出资在电力路开设了百家面馆,成为当时镇江规模最大、环境最好的示范店。如今,镇江百家面馆已搬迁到金山公园对面,一家家面馆后来居上,百家面馆已不再是市区最大。面馆负责人表示,镇江锅盖面正一步步壮大起来了,在逐步形成一个产业,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整合力量,行业之间多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做大做强这一产业。
对于镇江百姓来讲,吃了多年、深深爱着的锅盖面在这几年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几年里,锅盖面有了行业协会,有了示范店、样板店,成功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去年又在中国美食节上夺得“金鼎奖”。借助这一机会,各家都在谋求新的发展,老店新开,再加上新开设的店面,锅盖面的形象悄然发生着变化。面对这一态势,一些街头路边的锅盖面店压力大了,当前的形势倒逼他们反思,加快提升自我的步伐。
在正东路中营街经营多年的卜家面馆卜锦夏深有感触地说,自己经营锅盖面有近20年了,依然还是路边小店,其间虽然一直想做大,但老下不定决心,近两年一家又一家新开的锅盖面馆,尤其是刚开业的“三怪居”锅盖面馆,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榜样,感觉触动很大,启发很多,今后经营不能再安于现状,而要多动脑筋,思想再开放一点,胆子再放大一点。卜锦夏表示,找合适的机会,打算扩大店面,为自己的面店进行提档升级。
镇江锅盖面行业“老字号”邵顺兴锅盖面店的老板邵祥,一个人来到“三怪居”收银台,自己掏钱点了一份8元/碗的肉丝面,拿着小票坐到餐桌边。很快,穿着整洁合体工作服的服务员把肉丝面端上来,餐巾纸、汤勺、餐筷一一摆上来。先品一口汤,再夹一筷面。“面还好,比较有劲道,就是汤比我家的淡一些。”
这时,邵祥打开了话匣子。“今天过来,感触深刻,很受启发。”邵祥说,自己开了20多年面店了,也想做大一点,但总觉得时机不成熟,担心利润少,硬件投入太多没有盈利。当前的形势让邵祥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压力,如果价格相差不大,口味又还不错,消费者肯定更愿意到环境好的地方消费。“我要尽快完成店面改造,提升店面环境,否则满足不了顾客需求,也会影响店里的生意了。”邵祥说。
行业协会会员的切身感受,让锅盖面协会秘书长何绍珍感觉很欣慰。她说,喊了这么多年,镇江锅盖面行业终于有了新的发展。镇江市商务局商贸服务处处长周军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前些年,政府部门非常想推动镇江镇盖面的发展,但由于财力有限,感觉做起来很吃力,而这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在各方的推动下,企业已经行动起来。如今锅盖面行业的发展,不是政府部门在推动,而是行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在促使我们尽快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有许多东西感觉已经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周军捷透露,扶持锅盖面行业发展,已被列入商务局今年工作的重要内容,下一步将争取把镇江锅盖面的集体商标拿下来,在鼓励特色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标准,挖掘文化内涵,形成向外拓展的全方位可互补的软硬件元素,为这一产业做大做强,走向全国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