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国内旅游 >> 湖南旅游 >> 正文

古老而又充满活力——凤凰印象

作者:heppo    国内旅游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16
 

 “落月黄昏时节,站到那个巍然独立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些远近残毁的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时角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光景。”沈从文先生曾对古城作过这样的描述,“前门一条铺,后门一条河”,生活在都市中的我,这将是永远遥不可及的梦。不在凤凰多住上几天是很遗憾的,这个别样的世界古老又充满活力,时光会在这里走的缓慢甚至停滞,曲折的吊脚楼、斑驳的石桥、静静的沱江、黑色的飞鸟、水墨的凤凰,如诗如歌。

 

  沱江是凤凰的灵魂,水正是这古城的灵性所在,构成了古城几百年的文明渊源。凤凰古城被清澈的沱江所环绕,来自云贵高原的水流到这里依然清冽。江上时常渔舟荡漾,嗳乃声声,几只慵懒的鱼鹰随渔翁的号子扎进水中,荡起圈圈涟漪。那些由木柱作架,以纵横的杉木板作壁,支撑起湘西富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壁连着壁,檐接着檐,悬挂在高高的河壁上。连同木楼后面的青山倒映在沱江清澈的波光里,和谐、淡雅,只有从唐诗宋词或水墨画中才能寻得见。

  河畔的吊脚楼大多有着雕花的木窗,似乎还未从美丽的景色中醒来。楼底细细的木脚已经变成暗棕色,伸进江水,撑着老式的小屋,水波偶尔一动,吊脚楼模糊的倒影也一纹纹地漾开来,圆木搭成的木板桥和红砂石的跳岩在水面上显得安静和谐。写意在水中,叶叶小舟漂在画中,苗家人在江畔漂洗、劳作,沱江的水,已与凤凰人的生命融为一体。河边洗衣编织的白发老妪,平静而淡泊,让人感到一种生命原始的律动。难怪沈从文先生一生都眷念着凤凰的这山、这水、这城。

  凤凰古城似乎只适合一两个人去阅读,无论是什么样的天气,在古城老街、小巷或是河畔慢慢地走,可以用心去体会沈从文笔下的优美、健康、自然。走在凤凰的街上,满眼是古色古香的房屋,古朴的青石板路,还有那随处可见的楹联,都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淳厚的人文气息。凤凰的楹联大多是刻在木板上的,并且大多是自撰很少套用成句,如“小商号号小商小号小商,古城居居古城古居古城 ”,于情于景于店都非常贴切。店铺如此,住房也是如此,像“ 一轮明月半壁悬楼月映悬楼楼映月,几缕轻烟数行翠柳烟含翠柳柳含烟 ”这种物融于景的地楹联比比皆是,可以从中看出主人的雅致。

  当地的人讲,这些年两岸的吊脚楼日渐稀落了,除了虹桥至黄永玉家修筑的夺翠楼约 50 米长一段外,再也难寻昔日的精彩。住在吊脚楼的人家都想攒够一笔钱后就住上舒适的楼房,而拥有现代生活的我们不辞劳苦地跑来想一睹其旧颜,这样的矛盾似乎在哪里都会存在,于是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地实行了一种特别的管制措施,让两岸吊脚楼的居民允许对内部作现代化的装修,但外貌一定不能改变,以此来发展当地的旅游事业。不知当那些意犹未尽游客,钻进吊脚楼里一探究竟时会是什么感受,至少我们也确实应该尊重他们的生活,只有他们才会有这让人思绪起伏的风景。

  来到凤凰,是不能不观赏凤凰夜景的。就像一个通俗的比喻,如果白天的凤凰是一位纯朴、美丽的苗家女子,那么,夜间的凤凰就是一个多情、大方的湘西姑娘。每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凤凰古城就会被五彩斑谰的灯火装扮得分外妖娆,分外漂亮。在一条条古朴的街道上,形态各异的建筑或镶嵌着五颜六色的彩灯,或闪耀着形状各异的霓虹,古老的吊脚楼则悬挂着一排排大红灯笼,传递着喜庆、吉祥,闪亮的灯光映照在水中,就像是传说中的神话世界,更给古城增添了几份神秘。

  依然是静静流淌的沱江,而此时则不再寂寞,飘动着一盏盏闪烁发亮的河灯,星星点点、随波逐流。这些河灯大多是用彩纸扎制,红色、粉色、白色,色彩斑斓,有的是莲花宝座,有的是鲤鱼跳龙门,漫步在江边的人,花上几元钱,点上漂亮的河灯,小心地用双手捧着,轻轻地放入水中,或许愿、或祝福,凤凰古城随着夜色的降临也开始变得浪漫起来。沱江边的酒吧一条街也是凤凰的特色,房子依江而建,风格形式多样,融合了西方典雅和东方传统,充满现代气息。沏上一壶清茶或倒上半杯红酒,临窗而坐,映着屋外满眼的璀灿,真地可以忘记世间的喧闹,享受心灵片刻的清静。

  凤凰带给我们的不光是眼福,还有令人回味无穷的美食。凤凰古城腌萝卜别具特色,只要有人群来往的地方,就会有卖腌酸萝卜的摊子。凤凰人都喜欢醮着鲜红的辣子汁吃腌酸萝卜,它的泡制的方法很多,各家自有绝招拒不外传,做得好的酸中有甜,甜中带香,再加上辣椒的辣味,这种味道只能品尝,难以言传。

  叶子粑最初于中秋、重阳两个节日食用,有喜庆丰收之意,后来逢年过节均有食用习惯。主要原料为糯米、黏米、白蒿,将米磨成粉末,拌水揉糯,用手制成一个一个的椭圆形,包上各种馅儿(有的包盐菜肉丁、辣子豆腐、或黄豆粉糖、或红白糖等),然后用桐树叶或芭蕉叶包好蒸熟,故称“叶子粑”,色泽嫩绿、柔软、香甜。

  油香粑粑在凤凰有悠久历史,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将糯米拌黄豆磨成浆糊,以小葱佐料,用白铁制成的粑粑提子,将浆糊和抗葱拌匀,放入筐内,在油锅里炸成小圆形的油粑,俗叫“灯盏窝”;另一种将糯米粉加水揉活后,做成小圆形的粑坯,内包绿豆、饭豆或豆腐、小葱,在油锅里炸成“油香粑粑”。做小摊贩生意的人边炸边卖,忙得不亦乐乎,一些顾客在油锅边,边酥边吃,满口又油又香,格外开心。

  凤凰人民有喜吃糯米粑的习俗,特别是过年时,用打糯米粑预祝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更为盛行。每年除夕前,家家户户用甑子将糯米(有的拌合小米)蒸成饭后,放在石臼中,再用木杵“哐哐”地打,然后撬在门板上压成碗口大小,手指厚薄的月圆形,待晾干以后,用冷水浸泡,避免霉变。用油煎、火烤或用水煮杂以菜苔,十分可口。

  当你走进凤凰的古街,扑鼻而来的是阵阵甜丝丝的古怪气味,不要着急,保证你会不由自主地爱上它。在古城街道的店铺,你会看到现场拉制姜糖的场面,姜糖师傅会极其夸张地将姜糖团挂到门旁的铁钩上拉长、绕圈、再拉长,如此这般地反复拉扯,现场表演成分大过买卖,出售时还带着温热。姜糖不似糖果那样的甜得发腻,也不会

[1] [2] 下一页


原创文章古老而又充满活力——凤凰印象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guoneilvyou/hunanlvyou/94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