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他被罚去扫茅厕。
他是八八年辞世的,叶圣陶、梁漱溟都是那年走的。三位充满童真的傲然大师相继离开。天下遂失童心。
在文学态度上,沈从文先生一直坚持自由主义立场,坚持文学要超越政治和商业的影响。这点现在看来弥足珍贵,令人涕下。
在通往沈墓的路上,有沈从文先生的侄儿黄永玉先生所提写的“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很巧的是黄先生也是一位极富童趣的大家,此中妙味,惜不得解人喻之。
我发现沈墓后有条隐藏的山道,上面有一个清凉的山洞,洞口刻着“某某渔隐”民国时避暑逃兵燹的题诗,漂亮的隶书。
这座南华山,和那些山是一个系列的,但包含着人文的意蕴,高至云汉。震撼和洗涤,是一致的。这座山,蔚然清净,面朝沱江,左右亦有小山相从,山环水绕,苍烟若浮,云蒸蔼蔼,四时弥留。的是一个风水很好的地方。
风水好,地宅旺,后人昌盛。我以为,沈从文先生的后人并不是他的子孙后代,而是天下的真挚的感情。
把真挚的情感以文字绘画书法等等形式抒发出来、表现出来、歌唱出来,淋漓尽致处,即诗文高妙时。
此道永不绝,与山水同。
被沈从文先生反复咏叹每每吟哦的现代文明与古代风俗的冲突矛盾是一种藐视自然的文化和一种协同自然的文化间的差异,本质还是人与自然位置处置的思考,也可以说是对于人类自身如何看待自己的思考。
我膜拜这山这水,那三点八亿年的峰林,那流水成纱的瀑布,那一切自然雄奇的力量。
我且不必如屈子悲吟,不必如沈老矛盾,道心藏于自然而发于人。
丙戌六月晦,补既望夜残稿
隔岸喧嚣
在湘西,我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
那就是我把从小到大以来对于他人的怀疑、不信任以及疏离带到了这里。我污染了这片心灵的净土。
在德夯的时候,通往天问台的路延伸到有一个为未化的苗寨——吉斗。吉斗在苗话中的意思是岩鹰背上的村寨。
在可以看到玉带瀑布的一个高台,我们听到一位小姑娘嘹亮不事雕琢的嗓音。随后她高声问我:“我下来和你们一起玩好吗?”
我们迟疑着答应了。
由她带到了天问台,带领着逛遍吉斗这个的寨子我们还进了几户苗人家里,若没有她,我们决计不敢如此冒昧。因为这里是“生苗” ——不懂汉语,不与汉人通婚,住在高高的山上。
在出村回到天问台那里时,她遇到她的妈妈,于是我们给他们拍了照,并许诺寄给她们,赠了小礼物,便分手了。
小姑娘姓龙,皮肤是健康的红铜色,嗓音是湘人的高亢却柔美的腔调。她是一个真的孩子,我希望她永远是个孩子——虽然这并不现实。
怎么说呢?
我为我的龌龊、委琐和顽劣而惭之不已。
她刚出现的时候,我习惯性的以为是乡民的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