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公休假日,偷闲半日功夫,携一部《徐霞客游记》,我第一次登上了素有“古南岳”之称的茶陵名胜云阳山。
300多年前徐霞客登陆云阳山时留下的脚印,早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土之中。幸亏《徐霞客游记》中有详细的记叙,我们仍然按图索骥追寻他当年的游踪,来到“隔山竹树一壑,两乳回环掩映”的云阳仙,攀上“大石飞累,驾空透隙”的观音岩,饮一捧“止水一泓,澄碧迥异”的五雷池里的清泉。五月的云阳山满目苍翠,春意盎然,漫山游人的喧声笑语,凭添了勃勃生气。可是,徐霞客笔下的“山环峰夹,竹树蒙茸,萦绕成冰,玲珑满树”的冬日云阳,似乎更加令人心驰神往。现实的情境与遥远的文字交融在一起,我仿佛经历着一次穿越时空不寻常的旅行。我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数百年前一位攀登者在云阳山上留下的身影和气息,深深地被这位“千古奇人”卓尔不群的人生轨迹和精神境界所震憾、所感动。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文明史中,徐霞客大概唯一以行走于大地为己任、以踏遍千山万水为毕生追求的知识分子。封建时代里,十年寒窗,穷经皓首,金榜题名,走向达官仕途,这几乎是传统文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正路。出身于仕宦世家的徐霞客,年轻时曾参加过科举考试,然而名落孙山。这次挫折促使他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目标进行了一次痛苦的抉择。徐霞客肯定焦虑过、彷徨过、苦闷过、迷茫过,甚至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终于,他听见了自己灵魂深处最真实的呼唤。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他毅然放弃科举仕途,抛却荣华富贵,选择了一条以脚步丈量大地、以漂泊实现人生道路。
徐霞客从22岁开始出游。此后30多年的漫漫旅程中,他“途穷不忧,行误不悔,瞑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好几次差点丢掉性命,但他依然无怨无悔,痴心不改。那个时代,交通远远不如今天便利,他奇迹般在大半个中国留下了自己的履痕。明朝崇祯十年那个寒冬里,他历尽艰险登上茶陵云阳山时,已经是一位51岁的老人了。四年后,他带着漫游末竟的遗憾,永远辞别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