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国内旅游 >> 湖南旅游 >> 正文

魏 源 故 里 行

作者:heppo    国内旅游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16
   胡光曙,汉族,大学文化,隆回县人,国家二级作家,副研究馆员。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隆回县作家协会主席。结集出版有诗集《七水江,我的家乡》、散文集《乡情随笔》、民间文学集《小明下龙潭》等书,作品被收入《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等多种选集。
胡光曙
魏源,这位旷古一代的奇才,他是我国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
魏源的故乡叫金潭。这是一个文化积淀特别深厚的礼仪之乡,是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山村。
从隆回县城往北驱车六十公里,或在中途弃车登舟,漾过六都寨水库风光旖旎的四十里水路,就是金潭。
金潭,古时也叫金滩。一说水滩之中藏金贮银,一说河滩之上黄金遍地。这一带原是盛产黄金的风水宝地,名字也就闪烁着光彩。
金潭,其形状为一长形盆地。南北长约十里,东西最宽处不过四里,统称魏家塅。塅,也是隆回方言,意即平坦而又肥沃的田垅。此间居民皆魏姓。这是一个名门望族,他们在此聚族而居,已有二十余代了。
魏家塅中间却被狮子山和象形山分隔成上下两村。其北曰上魏家塅 ,其南曰下魏家塅 。狮山如奔,象山似扑,其相交处就是有名的“狮象把水口,金板铲龙门”了。人行塅中,但觉花香弥漫,眼目生辉。环顾四周,则见树木扶疏,青翠如黛;登高望远,只见金水河自北逶迤而来,纵贯全境,却不知水之所出。
隆回古分“八都”。魏家塅居其首,是为“一都”。又因“一都”位于隆回中心,故又号“隆中”。自然条件很好,大抵水旱无忧。民风特别淳朴,礼仪尤其讲究。极具特色的民间文学瑰宝——隆中山歌,曾经风靡一时,唱得金潭山痴水醉。湘楚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梅山文化,正是诞生在这块土地上的。
就是这一方灵山秀水,近代两百年来,它哺育的名臣显宦,文英武杰,不知多少!我们辑录的二百年隆回著者48人,金潭魏姓即占10家;《中国省情丛书》收公元元年以来湘籍人物,邵阳地区入录28人,隆回4人中,金潭魏姓占3人。小小一个金潭,说它人才蔚起,文风丕振是毫不过分的。其中最有名的,当然算是“文武二魏”了。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源,以及声名显赫、权势极重一时的两江总督魏光焘,他们的思想、文学和业绩,早已彪炳史册,光照寰宇,不愧为家乡人民的骄傲!他们的胞衣地,原来一南一北,都串在古老清亮的金水河上,相距不过三里之遥呢。
金潭风光尤佳处,相传竟有二十四景。它们便是:石壁山、金滩、笔架山、田螺山、文昌阁、东山印、象嘴山、龙溪冲、银槽、金枧、荷叶塘、桃都观、樟树店、花坞冲、沙洲上、韩家寨、潭湾里、石龙庙、麻绩桥、道士冲、观音阁、朱泥坝、青叶树、碧峰。前清大理寺少卿魏澧南撰有《金潭风光》诗传世,短短四首诗中,竟将二十四景一一描入笔端,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爱不释手。
其一
酒余潇洒倚花栏,醉眼频开仔细看。
五色祥云横石壁,三更朗月照金潭。
形排笔架呈青障,鬓旋田螺拥翠峦。
尤爱文昌高阁建,千秋胜迹壮奇观。
其二
东山远望豁双瞳,翘首登临兴倍雄。
象嘴龙溪看秀丽,银槽金枧认玲珑。
塘栽荷叶摇风绿,观峙桃都带雨红。
遥指酒帘樟树店,沽来一醉夕阳中。
其三
山川拱秀似呈图,对景闲吟任捻须。
花坞香飘频醉蝶,沙洲夜静乱栖凫。
云封韩寨千重帐,月照潭湾一颗珠。
更上石龙凭眺望,好携佳客笑提壶。
其四
麻绩桥边听水淙,偶然扶杖寄游踪。
冲闻道士千声磬,阁送观音半夜钟。
雨润朱泥歌滑滑,树标青叶色重重。
归来得意情怀远,笑倚层楼望碧峰。
江山胜迹,锦绣诗文。“风光诗”与金潭景致,可谓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了。
其实,金潭风景不止于此。二十四景之间,尚有各式祠堂十一座、忠臣庙一座、观音阁一座、七层宝塔一座、贞节牌坊三座、化字炉两个、石桅子两对、石牌头两处。遥想当年,方圆数里之内,青山碧水之间,小小一村,竟点缀着这许多极富民族色彩的建筑,那风光确实千里难寻!可惜这许多建筑及四山葱笼古树均毁于“大跃进”年代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现在,只有那狮山顶上的文昌阁,还剩下矮矮一截,残砖断瓦,百孔千疮,在夕阳的斜晖下叫人看着更添伤感了。
魏源故居座落在沙洲上。沙洲上是“二十四景”之一。名曰沙洲,实则一台状宅地,因其地形狭长如船,故又叫船形上。院前田畴,视野辽阔;魏源渠宛如一道“护城河”,从垅中穿过;院后不远处,古老的金水河后浪逐着前波,不舍昼夜;左右两侧,不远处均有院宅相邻。看,这一座占地2300余平方米的清代古宅,象一个乡村老人站在冬天的太阳下那样安祥。它屹立于此,已有两百余年了!静静地躺在故居左首墓地的老人,就是魏源的祖父。他继承先人遗产,家境富裕。他生了十个儿子,个个都有功名。一个大家庭,正处于鼎盛时期。十个儿子要分家了,他给他们修了十座房子。现在的魏源故居是其中的一座。
 清乾隆五十九年,即公元1794年4月23日,魏源诞生在这所院内。
魏源故居,这所典型的清代民居,所有房舍,保存完好。经过维修的正屋、侧房、卧室、灶屋、过厅等,均是当年风貌。
读书楼是魏源故居中最为惹人注目的一幢房舍。进入槽门,在围墙边棕树与柿树的绿荫下穿过宽阔的禾场,一堵小魏源攀援过的残缺的土墙迎面挡住了去路,趁势往右边屋檐下一拐,便登楼了。
就是这座楼,曾和魏源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位哲人在这里渡过了他的童年与少年时代。金潭父老,指点此处,开口就是一个故事,把一个头梳小辫、身着小袄,面目清癯的小魏源的形象,描述得活灵活现。
孩提时候的小魏源不爱嬉笑,却常常独坐。他的祖父很疼爱他,常常抱着他对家人说:“这个孩子的性情和相貌与众不同,应当好好地抚育啊!”待至七岁,把他送到读书楼上,在这间“讲堂”里,先拜叩了“大成至圣孔子先师”神位,然后回过头来,也拜见了他的启蒙塾师欧阳炯明夫子。
魏源二十一岁那年,他父亲收到了复官的通知。结婚不久,魏源就随父北上京都,从此,离别家乡,开始了

[1] [2] 下一页


原创文章魏 源 故 里 行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guoneilvyou/hunanlvyou/8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