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国内旅游 >> 湖南旅游 >> 正文

桃源梦寻

作者:heppo    国内旅游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18
      一

    记得还在读中学时,就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记中所描写的武陵渔人问津桃花源的故事,将幼年的我迷得如醉如痴。好几回我都梦见桃花源,每次醒来,眼前晃动的是一片粉红的烟雾,还有秦人古舍中俏丽的村姑、银须飘冉的老者。那时,我就想一定得去访访桃花源,
机会终于来了。而且,我已四次访过桃花源,每次都兴味盎然。桃花源对我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连我也感到惊讶,难道我的桃源梦还没有醒么?

    二

    桃花源的魅力首先在洞,正是这洞将两个世界隔开了,一为世外,一为世内。一为仙境,一为人间。那洞何在呢?

    前几次游桃花源,都把桃花山上水源亭对面岩壁上的那个小山洞当作文中说的“小口”了,那个地方的风景也很好,一口清潭,三面为石壁,青苔满布,一面为平地,建有一亭,即水源亭。潭水沿石壁飞泻而下,形成一瀑布,瀑面虽仄,但落差很大,自高空坠下,犹如一条银练。那洞可容一人出入,出洞后,为一水库,当年可能是一水池,水池周围,青山环列,林木蓊郁,静谧,幽深。神清气爽之际,我略感疑惑,陶渊明的文章明明说,出洞后,“辖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可此景不对呀!看洞口的石壁上镶嵌了碑铭,一块为“洞口常春”,系明代常德知府林应亮所题;一块为 “秦人古洞”,系清代桃源知县余良栋所撰。查桃花源的史料,唐朝时狄中立的《桃源观山界记》云此洞:“厥状如门,巨石屏蔽,灵迹犹存。”可见在唐代就是一景了,但是不是秦人古洞,唐人没有明说。

    今年春,我第四次来桃花源,与湖南桃花源管理处的顾问刘先生谈起我的疑惑,刘先生告诉我,陶渊明写的“山有小口”,那“小口”其实不是山洞,是山谷。当年这个口很小,两山相夹,极狭窄,后来修路将这个口子劈开了,如今国道从这里通过。这样说来,国道两旁、桃花山与桃源山之间的大片田畴才是当时的秦人村。

    那条引渔人入洞的神秘的小溪是从这个山口流出来的。《仙源陶氏族谱》中有诗曰:“一水穿岩击浪沙,沿溪楮木似龙蛇。”楮木,弯曲多疙瘩,形似龙蛇,可见当年此洞荆棘丛生,不易穿过。也许正因为此,后人将它神秘化了。唐代诗人张旭有《桃花溪》诗云: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几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看来,秦人古洞在唐代就弄不清楚了。如果是这样,刘先生的发现是个很大的贡献。

    三

    疑问还有。《桃花源记》说武陵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看来武陵(今湖南常德)渔人是从沅江进入桃花溪上岸后来到桃花源的,缘溪行怎么会忘路之远近呢?我四次游桃花源,有两次是坐船去的,从桃源县城出发,穿行于画山绣水之间,约一小时,登岸,再步行半小时,就到了桃花源,虽然没有沿溪,那溪也就在马路不远,根本没有“忘路之远近”的感觉。
 
    直到2000年仲春,湖南桃花源风景区请我为他们的景区规划做评审,我在景区顾问刘先生的陪同下考察了桃花山背后的嶂山才得明白。从桃花山翻过去,进入嶂山,那是一大片人烟稀少的丘陵,风景极美,鸟鸣山幽。山谷交错,时分时合。谷中有小溪,蜿蜒曲折,水流清亮,空明澄透。溪畔有小路,不知通向何方,走着走着,就迷路了。刘顾问在景区工作了几十年,在此勘察山水,也不知迷路多少次。至此,我才恍然大悟:当年,没有修路,此地不与外界相通,武陵渔人在此山谷中转来兜去,极易“忘路之远近”的,如果不是桃花林的吸引,渔人未必能寻到秦人村。

    四

    是因为误解,还是因为别的,反正,桃花源就成了桃源洞了。描绘桃花源的许多诗文。径直将桃花源说成是桃源洞。这一改,桃花源的意义就不同了。本来,桃花源是秦人避战乱的地方,它的意义不过是反映社会的动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而改成桃源洞,它就是仙境了。不是有神仙洞府的说法吗?中国文化说的仙,一是在天上,一是在人间,天上的仙界虽然也美,但虚无飘渺,语多不稽,看来,中国人对高处不胜寒的天宫多是景慕而未必向往,比之天宫,中国人倒更钟情于人间的仙界。人间的仙界多好,青山秀水,鸟语花香,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赏不尽的丝竹管弦,更重要的有红粉佳人,朋友知己。总之,人间幸福全有,但人间的灾难全无。那么,这样一个人间的仙境在哪里呢?在洞府。洞门一关,自成天地。

    洞在人间,却不在世俗,是世外,却又在世内,故称之曰“世外桃源”。清代文人江盈科有《秦人洞说》一文,文曰:“当日渔郎,实有其事。所至之境,如记称鸡犬相闻,阡陌交通,实是仙界。盖仙界者不离人世,不即人世,有无之间,真幻之际。”——说得很好!
由避战之绝地,到世外之仙界,中华文化精神风貌于此可见一斑。中华文化重世俗人生,但又追求精神超越,二者不能分离,于是,就在世俗中实现超越,在人间缔造仙界。这与西方文化灵与肉分离,神界与与凡界乖违,可说大相径庭。

    “世外桃源”——中国人理想人生的另一表述!

    五

    桃花源

[1] [2] [3] 下一页


原创文章桃源梦寻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guoneilvyou/hunanlvyou/11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