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笔下,"永州之野产异蛇"。
在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诗中,"画图曾识零陵郡,而今方知画不如。"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如今,这片古称"潇湘"的永州大地日益散发出诱人的芬芳,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目光,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日前,该市组织的由省社科院、省考古研究所、省经济信息研究中心等单位和有关专家参与的"永州古文化与旅游产业开发"研究课题组,在对该市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发掘后,一致得出结论:永州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中国陶瓷工业之源、中华文明道德之源。"
舜帝文化:一位中华始祖的道德理念
翻开《史记·五帝本纪》,"天下明德皆自舜始",赫然入目,司马迁以此来歌颂舜帝的德化和治功。
还是这本《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帝"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舜葬九嶷,在《礼记》、《山海经》中均有明确记载。永州,成了人们祭祀、景仰舜帝的最好去处。
舜帝,名重华,亦称虞舜,是继唐尧之后的又一贤君,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三皇五帝"之一。舜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它以无比丰富的内涵、深刻缜密的思想和经久不衰的人文魅力,展示着中国远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舜帝文化,主要包括农业文化和道德文化两个方面。《墨子》曰:"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贩于常阳"。由此可知,舜帝以农耕为主,辅之以渔猎、制陶,兼营短途贩运。同时,还记载舜帝将肥沃的土地让给他人,把经营好的渔场给他人,为他人凿渠抗旱。他从事商业,从不粗制滥造,弄虚作假,始终坚持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由于农业的发展,他还摸索出原始的历法和度量衡制度。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是《虞书》记载的舜帝道德观。舜面对"父顽、母嚣、象傲"三个不可救药的父亲、后母、弟弟,不管其如何愚昧,不论其何等凶残,自始至终表现出对父母的孝顺和弟弟的友爱,用真情来感化他们,终于,"克偕以孝,使三恶终不得为奸。"随着孔孟的提倡,后世儒家的极力推崇和发展,舜文化,成了中华传统道德的源头和框架。
柳子文化:一名流放文学家的心路历程
只要上过初中的人,无不对《捕蛇者说》这篇课文中,"永州之野产异蛇"句印象深刻。正是这篇文章,使人们记住了柳宗元这个名字,记住了永州这个地方,并把柳宗元与永州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柳宗元,于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年)出生在京城长安的一个望族世家。21岁时进士及第,26岁考取博学弘词科,官至监察御史里行、礼部员外郎。壮志凌云、一心报国的柳宗元,曾与韩愈联手倡导古文运动,与王叔文并肩推行永贞革新。永贞革新失败后,他被贬谪到永州,长达10年。
这10年,是柳宗元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深深思考的10年,是在思想文化和文学创作上丰收的10年。他住乡间,串农家,游山水,著诗文。在柳宗元流传下来的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期间,尤其是最能显示他思想和文学才华的议辨、对、答、说、传、骚、吊赞箴戒、铭杂题、记等体裁107篇,其中有82篇写于永州。《永州八记》,更是脍炙人口,流芳百世。
最让人难忘的,是柳宗元笔下神秘的山水、锦绣般画卷。"穷山之上"的西山,"屈折东流"的钴鉧潭,"水尤清洌"的小石潭,"幽丽奇处"的袁家谒,"风摇其巅,韵动崖谷"的石渠,"流若织文,响若操琴"的石涧,"生嘉树美箭"的小石城山……一草一木,一泉一石,动静远近,简朴自然,清丽爽心,至味至情。
柳宗元不但在文学上成绩卓著,而且在思想上影响深远,独具一格。他一生"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理想,认为"道可以济天下,而命不通于天下;才可以致尧舜,而运不合于尧舜。"在政治上,他提出了"民本思想",对"苛政猛于虎,赋税毒于蛇"的社会现实深刻揭露,无情批判。在教育上,他提出了"师儒之席,不拒曲士。俞、扁之门,不拒病夫。绳墨之侧,不拒柱材"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全民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瑶族文化:一个游耕民族的文化积淀
瑶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
永州,是瑶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在唐代,该市便有瑶民居住的记载。到90年代,该市境内共有40多万瑶族同胞,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20%左右,有1个瑶族自治县、20个瑶族乡。
瑶族的名称,最早见于唐朝《梁书·张缵传》:"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服。""莫徭",即指瑶族。该名称与封建统治者对瑶族先民的徭役征免有关。元代至民国,历代统治者均以侮辱性的字眼"猺"来称谓。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将"猺"改为"徭",建立新中国后,进一步将"徭"改为"瑶"。
瑶文化主要有口头文学、榜文、歌舞、工艺等方面,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口头文学主要包括民间传说故事和歌瑶。如记叙瑶族起源、发展、迁徙、生活、生产、抗争的《盘王》、《发习冬奶》、《姜果佬》等;表现瑶族人民不畏强暴的英雄故事《金龙出大海,海马归池塘》等。瑶歌旋律优美,内容丰富,种类繁多。
瑶族的榜文主要有《过山榜》、《评皇券牒》等,详细地记录了瑶族的起源、发展和迁徙等沧桑历史,给后人研究瑶族历史,了解瑶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主要有长鼓舞、伞舞、刀舞,而其中最有名和最有代表性的,要数长鼓舞。传说瑶族祖先盘王上山打猎时,因追赶山羊,不幸摔下山崖,死在梓木树下,其子孙便伐梓木制成长鼓,剥羊皮蒙住两头,边敲边打,边唱边跳,以示报仇,祭祀盘王,并因此沿袭至今。瑶族人民还酷爱工艺美术。刺绣、编织、木工等都具有较高的工艺美术价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碑林文化:一本在石头上流传的史书
这里危崖兀立,溪流潺潺,绿树成荫,游人如织;这里有上至
[1] [2] 下一页
原创文章文化永州,一本百读不厌的书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guoneilvyou/hunanlvyou/11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