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国内旅游 >> 湖南旅游 >> 正文

文化永州,一本百读不厌的书

作者:heppo    国内旅游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18
  唐宋大家,下至当代名流,外至越日友人留下的刻石500余方;这里是我国最大的自然碑林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永州祁阳县浯溪碑林。
"闻道浯溪水亦香"。(陶铸语)浯溪,位于永州市祁阳县城西南的湘江之滨,原为一条无名小溪。中唐著名诗人、散文家、古文运动的先驱元结,两度任道州刺史,三过浯溪,"爱其胜异,遂家溪畔。"他安家后,作铭刻石,命名"三吾"。浯溪,因此而得名。
始于中唐,盛于两宋,延于明清,终于民国的浯溪碑林,无论从书法、金石角度考究,还是用文学、史学的眼光来探寻,都不愧于为中华历史文化的瑰宝。唐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元结请季康用玉箸篆手法,将《浯溪铭》刻于石。此碑高40厘米、宽160厘米,碑面凸凹不平,字大小、长短、横斜不一。这成了浯溪第一碑,也是其奠基之作。
在众多的石刻中,最珍贵的是被誉为"三绝碑"的《大唐中兴颂碑》。此碑镌刻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元月,碑高、宽均450厘米,字径150厘米。这是颜真卿一生中最大的书法作品、晚年的成熟之作。全碑字体横平竖直,匀称严谨,壮阔浑厚,融篆隶之法入行楷,力透纸背,更见苍劲。后人评价,"鲁公遗墨此第一。"由于元结文奇、颜公字奇、摩崖石奇,被称为"三绝碑"。
随着"大唐中兴颂碑"的完成,浯溪声名远播,名人纷至沓来。唐代的皇甫湜、李琼,宋代的米南宫、秦少游、黄庭坚、范成大、陈与义,明代的曹来旬,清代的何绍基、枥翰等,都留下了石刻墨迹的诗词,极大地丰富了浯溪碑林文化的内涵。
 
女书文化:一种"世界惟一"的女性文字
女书,被当地妇女称为"长脚文字"。女书,究竟源自何年何月,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人们,只知道,那是"母亲的母亲的母亲……"久远而缥渺年代的朦胧记忆。
女书,又称女字,是一种流传在江永县上江圩镇一带民间妇女之中的特殊表音文字体系,据初步统计有2000多个字符。这种类似甲骨文的文字,只在妇女中传承使用,老传少,母传女,世代沿袭;记录的全是当地土语,并用当地土语读唱;字形奇特,呈长菱形和斜体,由点、竖、斜、弧几种笔画组成,有甲骨文、篆体的风格;行文由上而下,自右而左,没有标点符号,不分段落,一书到底。
女书作品一般书写在自制的手写本、扇面、布帕上,用于自娱自乐、歌堂对歌、书信往来、宗教祭祀、结拜姊妹、诉写苦情、记传等。女书作品作为妇女贴身、隐私物品,往往是人死书焚,或作陪葬品,至今无法找到流传三代以上或更早的作品。这给女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红公鸡,尾抛抛,三岁姑娘会唱歌,不赖姐娘教会女,是女独自个聪明。""新华女子读女书,不为当官不为民,只为女人受尽苦,要凭女书诉苦情。"这两首"女书"民谣似乎给人们暗示了它的形成和原因。由于数千年男权思想的主宰,女性,特别是贫困农村的妇女,不但不能读书写字,甚至连相互见面聚在一起唠唠家常,也会被男人责问。女书就在这样特定的背景下顽强地产生和流传下来。
迄今整理出来的女书作品,90%以上为诗歌体,与"五言"、"七言"等汉字成熟诗歌体形式接近。这使得识写女书,成为了妇女心中"知识分子"的形象标志。这种特殊的"密码"、"暗语",始终恪守只传女不传男,圈出了一方男人永远无法进入和领略的神圣领地。
女书,人类历史上一个独特而神奇的文化现象,一个植根古老、牵涉面广、信息含量丰富的文化现象。
穿过漫长的时空隧道,漫步在今天的永州大地上,让人深切而真实地感到,永州是一本书,一本古老厚重、底蕴深沉的书,一本令人百读不厌、过目不忘的书,在广阔的天地间、绿色的山水里,流传到永久

上一页  [1] [2] 


原创文章文化永州,一本百读不厌的书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guoneilvyou/hunanlvyou/11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