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是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是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并称的革命领袖。他的一生,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为争取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黄兴1874年10月25日(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六日)诞生于湖南省善化县龙喜乡(今长沙县黄兴镇)一个知识公子的家庭。5岁即随父读书,8岁起先后入本乡举人萧荣爵、翰林周笠樵私塾,攻习儒家经典。14岁开始在家自学,并参加一些农业劳动。少年时代的黄兴,从儒家文化的熏陶中吸取营养,也接触了社会的实际 。他从小就能体察民间疾苦,关心天下大事,喜欢听前辈们讲太平天国洪杨革命的故事,曾向老师询究中法战争清军失败的经过,已是志趣不凡。
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黄兴考入长沙城南书院。他学习勤奋,为文敏捷。1896年中秀才,1898年又以名诸生调入长沙湘水校经堂学习。这时,省城长沙风气一新,维新变法运动日趋高涨。青年黄兴从乡间到省城,眼界大开,思想也随着时代的潮流不断进步,不久即以成绩优异保送武昌两湖书院深造。在此,他系统地学习了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又在“课程余闲,悉购西洋史及卢梭《民约论》诸书,朝夕聿盥诵”,同时还经识了唐才学、林圭等一批两湖志士。爱国维新志士和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使黄兴开始萌发反清革命的思想,认识到“世界趋势决非专制政体所能图强”。1899年秋,他由湖广部督张之洞选派赴日本考察教育,行期前后,曾作《留别两湖同学》和《咏鹰》诗,抒发了炽热的爱国情怀。是时,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兴起,帝国主义列强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黄兴身处异国,“心甚忧危,思国补救”,乃于次年夏回国。当时,唐才常等密谋自立军起义,他为之协助,运动军队中队暗地维护。不久,自立军起义失败,唐才常等壮烈牺牲。黄兴悲恸至极,更加认识到“专制恶毒,决非革命不可”。至此,黄兴的反清革命思想已初步形成。不少当时两湖书院的同学都回忆道:“黄兴平时反满思想浓厚”,倡言革命,“交往故无所顾忌,院中都知先生为主张革命者”。黄兴的反清革命思想,是在我国近代风云急剧变化、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时代背景下,继承了中国人民反抗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传统,接受了西方民主主义思想而形成的。黄兴是我国辛亥革命史上是最早倡导反清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