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国内旅游 >> 贵州旅游 >> 正文

黔东南-龙胜(岜沙篇)

作者:heppo    国内旅游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11
  来了。他们是甘于贫穷吗,我不知道。但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到整个民族的特性。这里的男孩子无一例外的都蓄着发,那个骄傲的小男孩得意地告诉我们,他因为读书了,所以可以盘发,其他没读书的男孩子太小尚未盘发。老师们都是短发的外来者,教给他们的,也都是按照中国的教育体系所强制的文化——外来文化。即使是在这样的文化外来浸染下,只要一读书,男孩子一定会把头发盘起来。根据我们的观察,这里的长者从不强制性要求孩子们保留自己的传统,岜沙人是非常尊重和强调每个人的自我选择的,只是耳濡目染下,孩子们已经在呼吸间选择了岜沙人的方式,他们是以保留自己的传统为傲的。

这种文化的选择却丝毫不影响岜沙人对其他文化的包容与接纳。这也是岜沙文化的特别之处。岜沙里看不到任何对外界文化的向往,羡慕,嫉妒或者是排斥,拒绝,和敌视。而这些都是是在其他少数民族或弱势群体在面对和处理文化冲突时很容易显现的情绪。从吴村长对一本20多块钱的书摇头叹息可以看出他们并不富裕;从吴村长和现任的滚村长身上,可以看出他们也在极力适应着生活的变化,在给旅游创造便利条件,在通过旅游改善村民的经济状况。但是越和岜沙人相处,越觉得他们如波澜不兴的池水般,守着这方土,笑看天下风云之后仍然平和地选择尽量保持以往的生活。显然他们并不是象其他很多少数民族,为了旅游或者发展经济刻意去保持和夸大讨游客喜欢的部分传统,在媚俗中埋没了自己民族的精神支柱,他们依然是当年那个迁徙过来的族群,尽管不足千人,但可以感觉到他们和祖先是一脉相承的。他们所做出的文化选择的动力是什么,他们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是什么,我们在短暂地停留中发掘不到问题的答案。如果说有遗憾,这可能就是我们大家在岜沙唯一的遗憾。

岜沙苗人对外来人很友善,老吴村长一家对我们招待非常隆重。只要我们在家里,男主人就会放下一切的事陪着我们聊天。连我们开饭都是吴村长亲自陪座,家里的其他人在昏暗的房里另吃。饭后,吴村长就陪我们聊天,当我们聊到他可能已经不是很明白的话题时他只是静静的陪着我们坐着,看起来既不觉得孤单也不觉得无聊,也没有好奇的神情,好像根本没感觉到我们无意间给他的文化压力。从老吴村长身上我看到的岜沙人处理文化冲突的方式,既不是故步自封,又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坦然面对,基于尊重的基础上来包容别人。像是礼貌待客,不卑不亢,甚至于范仲淹笔下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些在钢筋水泥里的城市里逐渐被湮没了的中国人的传统,反倒是在岜沙这个不足千人的寨子里让人一夜之间体会到了,浓得化不开。不知道是不是岜沙人固有的刚毅彪悍和被迫迁徙到穷山恶水的巨大挫折所引发出来的智慧让岜沙人举手抬足间有了难得的执着、沉稳与平和。

岜沙人让我们肃然起敬。在离开岜沙的时候,我们发现村口有异村人在以高出外面两三倍的价钱贩卖岜沙人的传统服装。岜沙人还是以包容而己所不为的方式,任由别人做着别人自己的选择。离开岜沙的时候,一路上我一句话也没说,思考着怎样的路对于岜沙来说是最好的,我即敬佩岜沙人的精神和他们的选择,又觉得贫穷和没落不应该是他们民族的宿命。显然探长考虑的比我深。他已经思考怎样用岜沙人可以接收的方式去帮助他们,比如说如何帮助他们解决用水问题。

用这头暮色中的牛来结尾吧,这个倔强的民族就像这头昂起头的牛一样,负重、沉默、坚定。

【Phil】网上有很多岜沙的评论,大多都在说如今的岜沙已经如何如何的变了味,去之前我也将信将疑,去了之后我倒觉得那些评论都很可笑。我只相信那些抨击岜沙被商业化吞噬的人们一定没有在傍晚的时候走过寨子里静静的小路,一定没有与寨子里的老人一起在空空的禾晾架子下发过呆,更一定没有与这里的老人、孩童、男人和女人有过真正的交谈,而不只是出于好奇的打听。我们很庆幸是傍晚才进的寨子,又在清晨离开,没有像更多猎奇的人群一样去出钱让他们表演,我们只是很小心的走进了他们的生活场景中去,而绝不是在一旁观看而已,我倒更像是回到我熟悉的梦中,不,或许应该是前世的家园吧。这是一个让我发誓要回去的地方,因为有太多太多的想念了~~
【探长】一直到现在看相片,我都还觉得有点震惊,在岜沙拍的人物和小黄的截然不同,小黄的人物是欢乐的,带着歌声的,照片有一种象水一样的流动的感觉。可是岜沙的人物,哪怕是小孩子,在镜头前都是沉静,严肃,给人一种山石的感觉。

上一页  [1] [2] [3] 


原创文章黔东南-龙胜(岜沙篇)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guoneilvyou/guizhoulvyou/9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