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国内旅游 >> 安徽旅游 >> 正文

包公墓之谜被揭开

作者:heppo    国内旅游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9
      文革期间,包公墓也难逃一劫,包青天遗骨无处落葬。1973年,合肥一家钢铁厂为建一座石灰窑,要把位于厂内的包公墓搬走,这可以说是中国文明史上的一件荒唐事了。省、市文物部门和包氏后裔参与了清理、挖掘。包公墓尚包括妻、子媳、孙子、孙媳等11人的墓,实际上是包氏宗族墓葬群。发掘人员做了11个小木头匣子,殓装了11人的遗骨,并送到家住合肥的包公第34代包尊元家。

    包公和家人的遗骨无处安葬,包尊元心里着急。这年冬天,他和包公第33代孙包义夕在一块合计,选定了包公的第35代孙、家住大包村、为人忠厚、被人称为聋子的包先正,委托他将老祖宗的遗骨带回家乡安葬。于是,包先正趁到城里拉饲料的机会,将遗骨匣藏在饲料袋里运回故土,还从百货店购了11个坛子用来装置遗骨将这些遗骨神不知鬼不觉地埋到了家乡的龙山上。

    包公墓在清理发掘中,曾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奇迹。1973年,清理包氏宗族墓,主攻方向自然是寻找包公墓。但在清理中发现,在当年大兴集黄泥坎包公墓园中,大大小小有10多个墓,埋在主墓位置的是一个大墓。几百年来,包氏后代代代祭祀的也是这座主墓,但这座主墓其实是包公夫人董氏之墓。也就是说,包氏后人这么多年来祭祀包公时磕头都磕错了地方。包公墓到底在什么位置?包氏后人无人知情,包氏宗谱未留一字,发掘人员自然也是一筹莫展。就在这时,家住黄泥坎附近一位名叫夏广宏的守墓老人却突然出现,指点出包公墓的准确位置。

      原来,在南宋时期重修包氏墓园的时候,就已把包公墓圈在了包氏墓园之外,在远离墓园的地方,修了一座小墓,这个墓其实就是真正的包公墓。包氏家人为了掩人耳目,不仅将包公墓移葬建在墓园之外,还在这个墓的相对称的一方建了一座假墓,古代又称为“疑冢”。而这座包公墓,其时已淹没在一条公路的下面。包氏后人对这个重要的秘密毫不知晓,而守墓人却把这个秘密世代相传,一直守护到发掘的这一天。

      一个天大的秘密:合肥市举行了隆重的包公遗骨迁安仪式,但埋在龙山坛子里的包公遗骨却不翼而飞。1980年,黄璜担任安徽省委书记期间,当他得知包公遗骨在“文革”期间的流迁遭遇时,亲自批示:把包公遗骨迁安到合肥包河公园。清明节前一天,合肥龙山市举行了隆重的迁安仪式,有关领导、专家和包氏后人都纷纷到场,从龙山上挖出11个坛子。当时负责安迁办公室工作的张林,抱着装包公遗骨的坛子看来看去也找不到任何一点遗骨。张林忙将坛子交给同事程如峰看,当时程如峰的脸刷地一下就白了。颇有心计的程如峰当即将张林找到一边,两人定下对策:把包公遗骨丢失的事隐瞒下来,秘而不宣。

     读者一定要问:11个坛子是包先正埋藏的,为什么不找包先正问问呢?岂不知,包先正早已死了,且未向子孙作一点交待。包先正为什么没将遗骨装到坛子里掩埋,而用其它方式掩埋,且埋在何处?这成了一个永远难解的谜团。
 


原创文章包公墓之谜被揭开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guoneilvyou/anhuilvyou/121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