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贵阳市乌当区外出打工农民陆续从江浙一带启程回乡,揣着打工挣得的几万元血汗钱,这部分农民立马变成当地“星级”农家乐的翘脚老板。
记者在西部行贵阳站采访中了解到,乡村旅游作为贵州省重点打造的第三产业,目前的重心落在贵阳市乌当区。这个早在探索发展乡村旅游的城区,终于在今年五月份祭出名为“泉城五韵”的旅游精品,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出打工农民返乡,加入“创收大本营”。
放弃“世外桃源”外出打工
贵阳乌当区离城区近,拥有丰厚自然资源,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不过因资金短缺、经验匮乏,一直处于“小打小闹”的原始开发阶段。此间,艰难生计迫使当地人陆续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农户不是老弱病残,就是勉强维持着惨淡的农家乐生意。世外桃源般的自然资源被搁浅,只有寥寥游客稀疏地慕名而来。
记者采访中来到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听当地一所小学的语文教师陈家仙介绍,“泉城五韵”乡村主题旅游实际上是醉韵、古韵、美韵、福韵和情韵的总称,分别代表五个村寨的自然资源优势和韵味。推行一个月时间以来,她的工作不再是教师,“课余时间或游客多的时候,就来兼职导游。”陈家仙说,幸亏生得一副好嗓音,解说中不时穿插几句《祝酒歌》,布依族民族味就更浓了。
这里比较有名气的“濮越香街”、“醉香舍”目前已是当地初具规模的“星级农家乐”,在今年五月份之前,它们不过是被遗忘在阡陌之上的农家屋,主人大多在外打工,老年人在家守做农耕。荏苒之间,一切全都变样了。
星级酒店“结对”免费培训农家乐
小打小闹的农家乐,怎样做到一夜之间改头换面,重新示人?原来,乌当区的乡村旅游产业被提为全省发展旅游经济重点示范点后,政府财政补贴、技术扶持和营销推广帮了大忙。其中,“酒店帮扶”支撑了农家乐服务的完美蜕变。
贵阳市星级酒店扎堆,三星级以上酒店就有72家,它们掌握着目前乌当区农家乐所没有的服务技术,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重新分配,帮助农家乐提升服务,就能从软件层面解决农家乐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五月份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后,资源丰富的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60个农家乐定点和贵阳市的星级酒店结了“对子”。按双方约定,计划之列的星级酒店将免费培训所负责的农家乐,内容包括厨艺、餐桌摆台、客房布置等。培训周期不固定,双方自行约定时间。
经营“醉香舍”农家乐的偏坡布依族乡“女歌王”罗显兰一家,现目前日均可接待游客30人,靠“女歌王”的名气,“醉香舍”开业一个月来接待过上千游客。“游客可享受到最纯正的布依族族群生活,听祝酒歌喝米酒,同时感受星级酒店服务。”罗显兰的女儿告诉记者,跟之前经营传统农家乐比起,游客更愿意留宿,“厨师、服务员都是经过酒店帮扶培训过的,”罗女称,尽管收费不高,现在经营农家乐的收入是以前的五、六倍。
偏坡布依族乡的大户陈廷超一家,几十年住在一套拥有4、500年历史的老屋“濮越古居”里。
而“濮越古居”,目前正是贵阳喜来登酒店的帮扶对象。乌当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后,陈家人细算了一笔帐,老房子基础好、大而宽,如果拿来做现代农家乐,收入肯定比打工强。
事实证明如此。喜来登酒店看中“濮越古居”的硬件条件,一月时间前来实地帮扶过几次,目前濮越古居在旺季每天可接待百余游客。陈维秀告诉记者,现在收入是以前的数倍。
“酒店帮扶”模式收效明显,乌当区旅游局市场科科长韩蕾介绍,为巩固成绩,政府在今年六月初趁热举办了“帮扶大赛”,每副“对子”自成一组,公开晾晒帮扶成果。“帮扶过程中,酒店和农家乐已建立起感情,参加比赛能升华彼此的信任。”韩蕾称,“濮越古居”-喜来登酒店小组不仅在比赛中表现出色,前者还被乌当区旅游局授予三星级农家乐荣誉,全区仅此一例。
农户做生意政府出资一半
整个偏坡布依族乡,真正在做“星级农家乐”生意的农户数量很少,不过初尝甜头的农户却带动着全乡农民参与其间的激情。记者在当地看到,数十户农舍正在按规格装修,施工队正忙着将原来的老墙改装成青瓦白墙,记者还了解到,实在拿不出钱却又想&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