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是增加了产业投机性,二是给国际旅游岛认识带来了误区,三是速度一快,忙中就会出错。”曹锡仁表示,海南在1月15日紧急出台针对单纯房地产和单纯土地审批的“两个暂停”,决策者意在释放清晰的政策信号:不希望在极短时间内消化价格差。
身为海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海南大学教授李仁君直言,房地产的急速发展对经济数据的提升立竿见影,但眼下的“虚热”是因为政策预期因素和炒作因素占了较大的比重。一个产业体系的改善、转型、升级是需要时间和条件的,实体经济的底子还没有搭起来,房地产市场单一方面的过分发展,对海南来说反倒不利。
“淡季”难言楼市降温,“非一般”数据扑朔迷离
5月31日,三亚。作为海南楼市的标志性楼盘,凤凰岛上已经现出五根“圆柱”,最近岸的一栋头顶四个大字:吉顺封顶。一月份经常出镜的照片中,凤凰岛只能看到三根“圆柱”,此后媒体报道海南楼市降温,最常用的案例莫过于:凤凰岛的楼价由每平方米十几万降到五六万。
果真“跳水”了吗?五六万的价格确实有。凤凰岛入口,地产中介陈强看管的广告牌上,打头的第一个“笋盘”就是每平方米均价5.6万的凤凰岛住宅。“为什么是这个价?因为这是一套四楼的房。那时候的开盘价也就5万。”陈强并不认为价格有所降低。在他递给记者的优质房源推荐表上,还包括三套凤凰岛的房,面积分别是58、71和134平方米,价格分别是360万、470万和1200万。凤凰岛入口的管理人员则表示,现在没什么房可卖,最新价格大概是在9万元左右。
在此前的楼盘走访里,无论是亚热带的海口、琼海,还是热带的陵水、三亚,售楼小姐和地产中介反复强调着一个词:淡季。楼市的淡季和旅游的淡季是重合的,眼下的冷清很正常,10月之后迎来过冬的“候鸟们”,钱和房源也就全来了。就拿三亚房企非常看重的旬度销售排行盘来说,上榜是件越来越容易的事,5月的前两个“冠军”均只有一位数的业绩,只要卖出两三套就有可能成为十强。
在国务院4月出台楼市调控政策以来,海南的统计数据可以说是“异数”频出。比如海口4月的商品房销量,过万套的总成交是“非一般” “暴涨”,月环比高达近三倍。真实情况完全是一纸行政命令所为:为做好海口市商品房买卖合同网上签约的衔接工作,海口市住建局于4月9日下发通知,要求各房地产开发企业务必于4月30日前将已经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完毕。比如最后一天,成交量高达1480套。相关官员出面澄清,数据有异纯属补录合同备案所致,不代表真实成交量。
紧接着的5月,海口商品房总签约数却骤然滑落为266套,平均日销售量不足10套。据专业网站地产海南统计,5月更是出现了13天的“零成交”,这当中的上旬固然有特殊原因,由于网上签约系统故障造成了10天“零成交”。但是更为“诡异”的数字在于,最高日销售均价曾达到1.39万元/平方米,最低则只有3827元/平方米。
在海口,本报记者的采访被多家房地产公司婉拒,理由是因为淡季的数字无法代表真实的海南楼市,眼下的发言可能引发不必要的误读。被拒的直接原因是此前“五一”的海口房交会,不少岛外媒体的报道称楼市遇冷。但海口当地一位媒体人表示,今年的最特别之处就是很多地产商并不是来卖楼,而是做形象推介,销售人员说不出价格,只是说开盘时间大多在9、10月份。“其实不是不想卖,而是现在淡季基本没楼可卖。10月再定价,完全是一种观望心理。”这位媒体人如此表示。
火爆的楼市催生了海南特殊的“购房游”,海南每一家星级酒店的大堂都有赠送的购房地图,“购房游”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参加这种“购房游”,不仅免费享受专车接送,还可以自己设计参观线路,而导游的收入则是来自于“买房回扣”。当记者拨通相关电话,提出要在海口看一看时,另一端的服务小姐直言,现在只有一个楼盘有现房发售,6月还有几个楼盘可以参观。“海口这边现在真的没什么房子可看了,如果有房子看,地产商那边都会打电话给我们。”这位服务小姐最后建议:“你如果一定要去看的话,可以直接给销售楼盘打电话。”
面对海南楼市目前的局面,一直“唱好”的海南大学教授曹锡仁总结为“购销两不旺”:购不旺,客户方认为有降价预期,但市场上并没有降,因为不着急去买;销不旺,因为发展商认为价格一定会涨,不着急去办预售证。两个不着急带来了成交下降,成交下降并不等于房价下降。
另类观点
候鸟式生活,不能说“买了房不住”
曾经是三亚著名的烂尾楼,擎天半岛现在已销完八成。
“80%左右的市场是在岛外。分析海南的地产,不能仅仅分析海南的经济总量有多大,人均GDP有多少。海南是一个特殊案例,笼统地一刀切对海南不公平,而且一些统计方法需要进行改变。”
海南大学教授,海南省社科联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原创文章海南国际旅游岛:“非一般”的开局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Article/65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