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无边界旅游,是一种消费导向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不同于依赖名山大川等自然资源的传统观光旅游,它以城市高度集聚的消费市场为基础,以人们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为中心,跨越不同产业、市场和空间,把整个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都纳入旅游资源的范畴,以创新创意的手法,将其开发成为旅游吸引物、旅游体验产品、旅游消费商品。
无边界旅游冲破了“门票经济”的狭隘旅游观,诠释了旅游资源无限、旅游市场无边、旅游产业无界、旅游创意无穷的发展理念,将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全方位紧密联系起来。倡导无边界旅游,为上海城市转型破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具体来讲,无边界旅游可以从资源、产业、市场、文化创意等多路径上,助推上海发展思路转变,成为城市转型的有力突破口。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以旅游资源无限冲破有形资源的硬性束缚。资源短缺难题制约着上海城市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后劲不足。无边界旅游将资源的概念拓展到城市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旅游功能的叠加与渗透,使一些看似普通的生产过程、生活资源在保持自身功能的基础上,开发成为旅游产品,创造出新的市场价值,有效地将城市存量资源转化成为推动发展的产业要素和经营资本。相对于土地和能源,城市文化、城市环境、城市生活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软资源,作为旅游产品可以反复开发和利用,是城市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驱动力。
以旅游产业无界促进一二三产的融合联动。2000年以来,服务业占上海GDP的比重一直徘徊在50%左右,没能实现产业结构的重大突破,究其原因,关键是在现代服务业中占主体地位的消费性服务业一直是增长短板,一二三产业的消费联动未能有效建立。无边界旅游的发展打破了不同产业在消费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割,形成了融合型的产业链,可以将不同产业和产品链接起来,实现同步联动和价值增值。
以旅游市场无边拓展内需市场的巨大空间。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是城市转型中不可忽视的强大推动力,有利于上海经济增长实现从投资、出口驱动为主向消费驱动为主的转变。目前,上海每年有1.2亿国内旅游者、700万海外旅游者的存量“游市”,是除房市、车市、股市外的另一个规模巨大的消费群体。无边界旅游的发展,能有效扩大上海城市生活型消费的总体规模。但考虑到“游市”受众面更广,消费周期较短,有必要针对男女老少、收入高低等不同因素细分结构。例如,面向老年人的银发旅游,适应学生群体的教育旅游,面向大众的都市观光游,面向高端市场的豪华商务游,等等。
以旅游创意无穷释放城市文化的创新潜力。文化大都市是上海城市转型的战略目标。城市文化的演绎、展示、传承、弘扬需要发挥创意,也需要多种载体和渠道,其中,旅游吸引物、旅游体验产品、旅游消费商品是最为有效的形式之一。无边界旅游以创新创意的手法,能将博大精深的上海城市文化具象化,开发成为具有个性的旅游产品,提升城市整体文化品牌。比如,文化地标的旅游化能够提高城市的国际知名度;文化节庆的旅游化能够提升各地人民的参与度;文化演艺的旅游化则将文化与百姓日常生活消费联系在一起,延长了文化产品的生命周期,也激发了文化的持续创新。
来源: 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