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这个南山居民曾经最赚钱的行业,如今却成了鸡肋。来自南岸工商分局南山工商所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南山共有农家乐300户,床位3000多个,从业人员1000余人。但大部分农家乐都是家庭式经营,一直存在规模不大,档次不高,且卫生条件不是很好的问题。近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合理的发展规划,山上大大小小的农家乐单打独斗,各行其道,大部分经营户生意惨淡。300家农家乐中,能真正保持盈利的不过10多户,其余200多家都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 南山九成农家乐“半死不活”
王公敏:“从今年3月8日到现在,我们这里才来了两桌客人,生意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陈渝:“说句实话,现在一年的收入,还比不上以前的一个月。”
张劲松:“就算在3~5月的旺季,每个月还会遇上几天打‘白板’。”
黄华:“山上九成农家乐根本赚不到钱,但让他们转行也不现实。”
主持记者:据说南山农家乐现在的生意都不好,各位现在的经营状况如何?
王公敏:现在冷冷清清的,几天都看不到一个客人。我们是南山最早一批农家乐经营户,13年前就开业了,当时就是把自家的土房改成了三间房,总面积100平方左右。当时,政府重视南山的旅游产业,在税收和资金方面都给予了优惠政策,南山上的农家乐渐渐多了起来,刚开始大家生意都不错。赚到钱后,大家都开始扩建。特别是在2002~2004年期间,南山的农家乐生意好得不得了。我们就在那段时间把房间扩建到了20多间。也就在那段时间,南山农家乐协会成立了,开始组织摘花、推豆花、打糍粑、泉水鸡节等活动,过年过节还会在山上拉横幅,宣传每家农家乐的特色。南山农家乐生意最好的时候是从3月8日到5月4日这段时间。以前这个时候,每个周末客房都是爆满,一天要杀十几只鸡招待客人。但从2006年开始,山上农家乐的生意就一年不如一年了,今年最恼火,现在一天能杀一只鸡都是幸运的了。从今年3月8日到现在,我们这里才来了两桌客人,生意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陈渝:说句实话,现在一年的收入,还比不上以前的一个月。以前一年有几百万元的营业额,现在50万元都做不起。我们的农家乐是1997年开业的,当时,南山植物园的扩建和广阳岛的开发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旅游,主要是以“住农家院、吃农家饭,休闲、度假、聚会”为主要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城市居民的假日旅游生活,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农家乐是最高档的,开业之初,每到周末上百个房间都住不下。现在不行了,风光不再了。
张劲松:1995年政府鼓励发展农家乐,当时我的店还是个只能摆七八桌的餐馆,于是我母亲就将楼上的房间开辟为客房,经营农家乐。刚开始生意挺红火,每月能挣七八千元。最红火的时候是2000年,每到周末座无虚席。后来,马路对面的邻居也搞起了农家乐。干我们这行门槛很低,不需要什么成本,一般就是将自家门厅改造成餐馆,摆几张桌子,再收拾出几间客房,办个执照就能经营了。2004年,这条街上的农家乐已有六七家,竞争加剧,由于大家的菜品都大同小异,刚开始各家店只是“杀价”,一时间价格从70多元/人杀到30~40元/人,最后还演变成路上“拦车”抢生意。加上近两年重庆耍处多了,上南山的人逐渐减少。没新鲜感,谁来玩?店里客人坐不满是常事,就算在3~5月的旺季,每个月还会遇上几天打“白板”。有时候客人问到我吃完饭能去哪里去玩,说实在的,我真不知道把他们推荐到哪里去。
黄华:南山上大部分农家乐都是家庭式经营,规模不大,档次不高,且卫生条件不是很好。农家乐的特色并不突出。从目前的情况看,山上9成的农家乐都在死撑,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根本赚不到钱。但做了这么多年了,让他们转行也不现实,如果关门更是断了一家人唯一的生财之路,这也是这么多农家乐不赚钱还要开下去的原因。
对手恶意杀价“拦截”客人
黄华:“我觉得造成这个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行业恶性竞争。常常是一颗耗子屎坏了一锅汤。”
陈渝:“客人上山就只能吃个饭、打打麻将,谁还想上来?还不如山下南滨路呢。”
王公敏:“我觉得主要是现在的人要求高了,在吃的、住的、玩的方面都很讲究。”
记者:大家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现在这个局面的?
黄华:我是南山农家乐协会的第二任会长,比较清楚其中存在的问题。我觉得造成这个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行业恶性竞争。
我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前几天,一位客人打电话预定了5个房间,10个人。我们在电话里谈好了60元一天包吃住。等到菜都准备好了,却接到客人的电话说下车后被一群人围起拉客,人家出的价格只要30元一天。客人就这样被抢走了。说白了,我们做了这么多年农家乐,成本是多少我心里清楚。一分钱一分货,30元的价格看起来是便宜,但客人却可能吃了亏还不知道。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本来一只鸡的分量只够上两桌,他就给你弄成四桌;本来该每天换洗、消毒的被褥,也改成两天一次或一周一次。有些客人肯定会觉得不满意,就会觉得南山的农家乐都只有这个水平和条件。这完全是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