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旅游资讯 >> 正文

燕窝岭即将消失!国际旅游岛美丽背后的隐忧

作者:heppo    旅游资讯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9
         相对于海南东部来说,海南中部和西部的旅游业发展较为滞后,滞后的现状,让许多风景还保留着原有的特色。

  往往风景区开发成了的旅游区,人工雕凿的痕迹就太过明显,而没有得到开发的地方,又得不到适当的保护,对自然风光缺乏保护意识的人到了那里,难免就制造垃圾和造成破坏,伤痕累累的景致总是让人痛心疾首。

  即将消失的燕窝岭

  燕窝岭和母娘山地在七差盆地西侧,与河对岸的南界山都为石灰石山,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三座山之间是昌化江和七差河,呈“三山挟两河”或“两河分三山”之势。盆地及四周的山岭是一片景点最多的区域,有霸王岭黑冠长臂猿保护区、燕窝岭、皇帝洞、地下龙宫等多处景点,而这些旅游资源都没有得到综合开发和利用,将来如果以大广坝为中心,将这些景点都串联起来,相信开发前图广阔。

  母娘山上有多处岩洞,大的有革命洞和爱情洞。革命洞又叫母娘洞(“祖母洞”),相传是黎族(主要是美孚支)祖先生活过的地方,《纹身及人类来源的传说》、《洪水的故事》和《三月三的起源》等故事传说都与这个山洞有关。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下暴发了一场大洪水,淹没所有的平地,淹死了不少人,幸存的一对兄妹观音和南妃乘坐葫芦瓢顺流而下,在燕窝岭被树枝卡住留了下来,这对兄妹就在燕窝岭附近的山洞里居住,这个山洞后来就叫母娘洞。洪水过后,两人分头到处找人,历经六年的时光没有找到别人,为了传宗接代,妹妹只好以河水当镜子,用木刺将脸面扎出纹理,让亲哥哥认不出来,此后两人结成夫妻。许多年后,他们的后人发展众多,并移居各处。为了纪念先人,不少青年男女在每年的春夏之交,都会欢聚在这里谈情说爱、寻亲觅偶,这一习俗后来成了“三月三”的传统节日。爱情洞名称的来源,大概也与这些故事有关。

  昌江的黎族同胞称燕窝岭为观音山,是山神观音的居住地。东方地界的人们叫它为卧虎山,因为从西南方面看,山形状似卧虎。由于出产燕窝,地图上标注的是燕窝岭,在海南出产燕窝的地方大概有两处,一是万宁的大洲岛,另一处就是燕窝岭。

  燕窝岭四面悬崖,东、北、西三面邻河,只有南边是坡地,主峰高达487米,在七差盆地和东方盆地之间被周边的小山簇拥着,好似平地里耸起的一座孤峰,有人说那是自然界中一处难得的天然盆景。燕窝岭气象非凡,由远处从不同的方位审视,可以给人不同的视角感受,有“双兔并卧”、“青蛙赴食”、“骆驼静歇”、“乌纱闲置”、“莲花盛开”、“乌龟探头”、“猛虎过江”等,近观燕窝岭,石灰岩山体所具有的溶岩奇观,随处可见,山体周边尽是怪石、异洞、峭壁、陡崖,山上林木茂盛、古树参天。

  昌化江从山下正西横切而过,造就一面长有800米,高约300米的陡直断崖,以超90度临江而立。凹凸不平的悬崖上,点缀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溶洞,那是鸟类的天堂,更是白腰燕产燕窝的地方。清晨的时候站在山下的河谷里高吼几声,惊起的燕子便成群结队飞出洞穴,旋舞于山边的河谷之中,如过境的蜂群般盘旋于河谷之中,身临其景,真是让人惊心动魄。山脚下是一处幽深的水潭,河水似乎已经停歇不去,在这高崖临渊、碧水清澈、深不见底的河上,让人心生敬畏。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山上的岩石和树木倒影水中,形成美妙绝伦的画面。

  燕窝是一种绝佳的滋补品,但自古以来能登临燕窝岭上的洞穴中采摘到燕窝的人不多,本地人流传一句话:“妹(汉族人)上耸白流鼻血,十人进洞九人死”,说的是汉族人进到洞里会鼻子流血而死,十个人要进洞,其中的九个会身亡。黎族同胞认为燕窝岭是女神居住的山,凡人进犯不得。有些人就用山藤结成的长索,从山顶上顺着崖壁延至洞口,并以荡秋千的方式进洞,或用山竹连接起来,结成竹梯从山脚直上洞口。

  相传侵琼的日军在40年代逼劳工用麻袋满装沙子,在山脚下的河里累叠起来,想以此当阶梯登上半山的岩洞,以便采摘燕窝,就在沙包叠得即将抵达洞口时忽然塌垮,压死了不少的劳工和日本兵。

  两年前华盛水泥厂在山脚下挖坑建皮带廊的基桩时,挖出了新石器时代遗物,经考证,发现这里在古时候曾有人类居住。与新石器遗存相距不到两百米母娘山悬崖上有一个石洞,数年前本地人曾在洞里发现不少的古生物遗骨化石,经考证这些化石有四万多年的历史,可以找到大象、老虎、狮子等古生物的遗骨,说明这些古生物曾经生活在海南岛上。

  燕窝岭有不少奥妙之处,可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现在被水泥厂开采石料,在不久的将来将在地球上消失,许多遗迹将不复存在。

    独特的七差盆地

  昌化江从七差盆地和东方盆地正中穿流而过,将一处完整的盆地一分为二,东边的七差盆地属昌江,西边的东方盆地属东方市。

  七差盆地是一个多民族的聚聚居地,有黎、苗、汉等民族,其中以黎族人数最多,有哈、歧、美孚等支系。人类学家史图博(德国人)于1931年和1932年,曾两次到海南岛对黎族作调查时就到过七差,1937年出了一本书叫《海南岛的黎族——为华南民族学研究而作》(日文译本名为《海南岛民族志》。几年前七差的黎村苗寨多为茅草屋,近年来政府出资帮助村民改造了住房,都建成了与汉族民居一样的房子,完全失去了原有的住宅风格。

  由七差盆地西北角上的尼下由西向东徒步穿越七差盆地到霸王岭林业局,一路上可以欣赏木棉树林带和观看七差温泉。

  七差温泉是田间的几外泉眼,温水带着灰泥不断地往地上冒,四十年代初日军侵占海南岛,铁蹄也踩进七差盆地,并在田间的温泉上修成一口百平米的水池,日军败走后,温泉池成了七差人的公共浴池。每年到了寒气逼人的冬天,附近村子里的大人小孩都到这里共浴,当着异性的面,大家都大大方方地在水里搓洗身上的污垢,从来

[1] [2] 下一页


原创文章燕窝岭即将消失!国际旅游岛美丽背后的隐忧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Article/5961.htm
 
热点景区
旅游资讯排行榜
最近更新的旅游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