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旅游资讯 >> 正文

推进旅游强市建设势在必行

作者:heppo    旅游资讯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8
 

    围绕“济宁旅游强市”建设目标,4月中下旬,市旅游局组织人员深入10个县市区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对全市旅游业发展的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推进旅游强市建设的思路进行了认真思考。

    济宁旅游业发展现状

    加快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市共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明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优势主导产业来培育,提出建设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将旅游业发展指标纳入对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奖励外地旅行社组团来济宁或本地旅行社承接外地旅游团队,产业政策逐步完善。任城、曲阜、微山等县市区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支持旅游业发展,社会各界参与旅游的氛围浓厚。汶上、微山全力创建旅游强县,宝相寺和微山湖两景区成功创建4A级旅游区,5家单位创建3A级旅游区,5家单位创建工业旅游示范点,以及乡镇创建旅游强乡,乡村创建旅游特色村,饭店宾馆、旅游餐馆、旅游厕所创星,旅行社创等级工作全面启动。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基本确立。当前,济宁旅游业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6年到200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增加了45.9亿元,增长45%,两年中主要指标增长近1/2。2008年,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50.78亿元,增长19.7%。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02年的5.5%,提高到2008年的7.5%。2009年全市在建重点旅游项目42个,总投资176.33亿元。据统计,2008年以来,旅游投入达150亿元,旅游业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

    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完备。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启用了济宁市旅游咨询中心和曲阜游客中心,构建起较为快捷的现代旅游交通体系,设置了交通标识和大型旅游广告牌,增强交通干线与景区的通达性。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拥有17处A级景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3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3家,休闲渔业示范点5家,旅游星级宾馆48家,旅行社110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6万余人。推出了曲阜《杏坛圣梦》大型歌舞剧及“六艺乐舞”、“古乐舞”等一批表演项目。推出了传统木雕、孔子像等旅游纪念品系列,涌现出一批优秀旅游商品购物场所。

    旅游市场开发不断拓展。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方针,创新营销模式,开展“联合推介、捆绑营销”,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旅游市场。对入境市场,着力打好孔子品牌,以孔子教育奖颁奖、孔子学院设立等为契机,不断巩固日、韩等周边市场,积极开拓欧美市场。对国内市场,立足周边市场和重点市场,大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类旅游产品。在市内,推行了旅游“一卡通”年票制度,活跃旅游市场。搞好区域旅游合作,与周边城市联合推出山水圣人线、山海圣人线等多条旅游线路。国际孔子文化节、太子灵踪文化节等节庆活动的举办,全面提升了济宁旅游形象。

    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推进“好客山东”服务、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强县、A级景区等行业标准,提升服务水平。2003至2008年我市共组织旅行社经理、导游员、酒店高级管理人员、旅游景区管理人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等各类培训100余次,累计培训各类人才近万人次,新考取的导游人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有效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全年没有发生一起旅游安全责任事故。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济宁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还有不小差距。“城市即旅游目的地”的观念还没有确立起来,城市吸引人、留住人、服务人的旅游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旅游业仍然停留在门票经济的初级阶段。二是旅游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国有旅游景区机制不活,在资源整合、重组改造等许多涉及发展的重大问题上难以取得突破;旅游景区经营与食宿、购物、交通等其他旅游要素协调关系不密切。国有旅游饭店难以推向市场;旅游部门职能较弱,既无法更无力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三是旅游开发水平还不高。我市开发水平不高,还没有培育出像四川九寨沟、河南云台山那样具有市场冲击力的旅游景区。四是旅游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旅行社规模小、实力弱,靠低价竞争,可持续发展力不强。高端旅游创意策划、管理、运营人才极度缺乏。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一线人员中专业技术人才所占比例较低。

    如何推进旅游强市建设

    尽快把我市建成旅游形象鲜明、特色突出、结构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国际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一)深化认识,发展济宁大旅游。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以全局的理念、开放的视野、战略的眼光来审视和谋划旅游,牢固树立“五抓”意识,即抓旅游就是抓经济建设,把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抓旅游就是抓科学发展,充分发挥旅游对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抓旅游就是抓对外开放,通过旅游开发,改善投资硬环境,推动招商引资;抓旅游就是抓和谐社会构建,通过发展旅游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需求,促进社会稳定;抓旅游就是抓文化产业发展,以旅游为载体,以文化为灵魂,把旅游与文化两篇文章联在一起做,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持续发展,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按照科学规划、建设精品的原则,突出参与性和娱乐性,创意策划新型旅游项目,培育济宁市区和曲阜两大旅游中心,打造“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带”、“孔孟文化旅游发展带”和“曲济嘉旅游发展带”三个旅游发展带,建设“孔孟之道文化旅游区”、“运河之都文化旅游区”、“北方水乡休

[1] [2] 下一页


原创文章推进旅游强市建设势在必行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Article/5184.htm
 
热点景区
旅游资讯排行榜
最近更新的旅游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