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岭青翠欲滴、田野金浪翻滚、景区游人如织。钟灵毓秀的韶山,以其流光溢彩、业兴人旺的崭新面貌,迎接祖国母亲的六十华诞。
韶山,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英雄的韶山人民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跨进改革开放波澜壮阔、市场经济风起云涌的新时代,他们又挥舞着发展与改革的如椽大笔,谱写着科学跨越富民强市的新传奇。
韶山“富民强市”之路在哪里?韶山市的当家人为此进行了缜密的思考和认真的探索。当看到旅客从四面八方涌来时,他们认准了:旅游是韶山的立市之本、发展之基、潜力之源。于是“旅游立市”犹如滚滚春雷,在韶峰山麓回荡、在10万韶山儿女的心中撞击。不知不觉之间,“旅游立市”变成了韶山虎虎生风的“拳头”。
发展旅游业,提升“硬件”首当其中。2004年初春,党中央、国务院把韶山确立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随之“一号工程”建设全面铺开,给韶山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韶山人借此春风,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在全国掀起了“共建新韶山”的热潮,籍以把韶山的基础设施跃居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不久,几乎全国所有的副省级城市都汇聚到了建设毛主席家乡的旗帜之下。随着中央“一号工程”、湖南省委省政府的“五个示范工程”的建设,民间资金向基础设施建设汇聚,韶山的水、电、路、气、通讯和宾馆业,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了游客的面前。发展旅游产业,韶山有了令游客游得愉快、玩得惬意、吃得香甜、住得温馨的多元保障。
提升旅游产业,优化服务质量是必备的条件。沿着南环线景观带这一绿色长廊,直奔眼帘的是星罗棋布的“乡土餐馆”、出售毛泽东像章和本土特色产品的纪念品商店。隐卧于绿茵之上的韶山宾馆、德盛宾馆、华龙山庄、港越大酒店等一批星级宾馆,显得那样的和谐和雅致。而更能勾起人思索的还在:“乡土餐馆”里的菜肴价格、纪念品商店里的同类商品价格、同级宾馆里的住宿价格几近一致的事实。殊不知,为了这几个“几近一致”,韶山市委、市政府耗了多少心血?近几年来,他们为做好“引领”与“规范”两篇文章作出了多少的努力。一是鼓励企业与市民投身于旅游产业的建设中来。仅韶山村就办起了100多家为旅客提供休闲与住宿的“农家乐”,还有近100户人家成了专为旅游产业提供交通、食品服务的专业户,全村70%的劳动力被拴到了旅游产业链条上。为建立规范的旅游产业服务体系,他们成立旅游综合治理办公室,几十个综合治理巡逻队员昼夜不停穿行在各旅游景点和旅游服务网点之间;标有收费标准、举报电话等内容的“温馨提示”牌,悬挂在各景点最醒目的位置。今年6月的一天,“旅游综治办”接到一个举报电话,某接待单位多收了游客一元钱,相关部门立即下令查处。为大力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形成依法经营、文明服务的自觉性,“文明市民、文明店铺、文明单位”创建活动高潮迭起。
壮大旅游产业,实施旅游营销必不可少。近几年来,围绕“领袖故里,革命摇篮”主题,“中国红色旅游文化节开幕式”、“百万共产党员韶山行”、“我爱韶山红杜鹃”、“百万自驾车韶山行”等大型旅游促销活动此起彼伏。这些活动源源不断地开展,使越来越多人深刻了解到了“大韶山、大景区、大旅游”的理念;韶山旅游已由单一的瞻仰型旅游向生态、文化、会展、乡村等领域全方位拓展。韶山的旅游随之节节升温,旅游产业化进程步步加快。2008年,韶山共接待旅客360万人,旅游创收6.53亿元。今年上半年,来韶山旅游的人达到231.9万人,实现旅游收入3.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3.6%和68%。旅游产业已经坐牢全市经济的第二把交椅,成为吸纳劳动力的头号功臣。
望着越来越旺盛的旅游流,由此而带来的越来越旺盛的旅游产业,韶山市委、市政府发展和提升旅游产业的信心更足了、手笔更大了。今年初,韶山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决定。韶山将在旅游安全、景观环境、标识标牌等8个大的方面进行细节化、人性化的完善和提质,美化旅游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面冲刺。以6月份成功建成大型综合性的旅游服务网点为标志,韶山在创建国家5A旅游景区上已迈开了实质性的一步。
(记者 刘麟 黄虎 何浪 韩双亮 李霓 刘湘利 庞晶 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