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旅游资讯 >> 正文

最美乡村婺源 “雕专”文化内涵

作者:heppo    旅游资讯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8
 

  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精美绝伦的古朴雕刻,绚丽多姿的文艺表演……走进“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处处散发着的“徽文化”气息,每一位客人都叹为观止,并以其巨大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婺源,因生态而美丽,更因文化而生动。近年来,婺源积极启动国家徽州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建设,大打徽文化品牌,以文化促旅游,以文化促发展,一举摘得“中国旅游强县”的金字招牌。去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次飙升至4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26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和179.6%。

  民间“挖”文化

  近年来,婺源高度重视文化保护与开发工作,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乡村文化保护管理体制,每年拿出100万元作为文化保护开发专项资金,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复查、登记、建档,大力挖掘弘扬民间文化。专门成立了文化研究所和文化研究会,挖掘整理出遗失近百年又极富地域特色的耍柳球、堆宝塔、水灯、香灯草龙、豆腐架等一大批民间民俗艺术。

  婺源还积极推动文化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把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相融合,开发出婺源傩面、木雕、砚雕等100多种旅游商品,在传统的“新娘茶、文仕茶、农家茶”等茶道表演基础上,开发竹筒茶、丫玉茶、禅茶等茶艺,建成金山生态茶叶观光园、茶文化研究中心茶博府和中国茶文化第一村上晓起村等一批文化项目,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文化的发展新路。

  建筑“雕”文化

  “飞檐翘角、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是婺源宝贵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财富。婺源县广泛吸收传统建筑文化的营养,融入现代文化元素,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弘扬徽派建筑风格,加强农村规划和建房管理,聘请资深建筑技术人员,精心设计编制徽派建筑A、B图,免费赠送给需要建房的农民,引导他们住宅建设一律飞檐戗角,门楼、窗台应用“三雕”构件进行装饰,充分展示徽派建筑魅力。

  婺源县还投资2亿多元,对县内2900多栋非徽派建筑进行“穿衣戴帽”,即饰墙角、飘檐角,全力打造徽派建筑“大观园”;投资1.5亿元,对婺源县城老街进行了全面改造,并按原样恢复了“太子太保”四柱牌坊、“文公阙里”牌坊、“孔庙”大门等古建筑。如今婺源博物馆、茶博府、徽派景观桥、民俗风情街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已成了游客观光、休闲、购物的胜地。

  舞台“秀”文化

  为全面展示婺源绚丽多彩的徽文化,婺源县投资100余万元,聘请知名编导,精心策划打造了一台民俗文化主题演出——《婺源风情》,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剧、傩舞,以及灯彩、茶道、民歌等精品艺术搬上舞台,演绎婺源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去年该演出接待游客达2万余人次。

  而在广大农村,农民白天忙完农活后,晚上则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自编自演节目。目前,全县仅茶艺表演队就有20余支,人员达到200多人。如今每逢节庆日,一些景区或乡镇还纷纷发来各类“文化订单”,邀请这些民间艺术团上门演出,在全县乡村构筑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记者 张弛 单长华)


原创文章最美乡村婺源 “雕专”文化内涵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Article/4542.htm
 
热点景区
旅游资讯排行榜
最近更新的旅游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