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鳥之鄉”砂勞越,位於婆羅洲的西北部。其錯綜纏結的河流及盛產的胡椒皆在召喚著旅客,前往欣賞這豐富的熱帶雨林以及擁有多元生活方式的土著人民。
犀鳥之鄉
砂勞越南部和加里曼丹交界,北接汶萊及沙巴。砂勞越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州屬,其總面積有12萬4千4百50平方公哩。它一共分為9個區域,古晉市是它的首府。
砂勞越的三份之二土地是熱帶雨林區,總人口有一百七十萬,由23個族群組成。砂勞越向來是以大自然生態及豐富文化而聞名世界。犀鳥,砂勞越受保護的一種鳥類,是砂勞越州的象徵。
經濟
砂勞越的海岸線擁有豐富的油田,是州經濟的主要來源。其經濟主要仰賴豐富的天然資源,如:石油及液化天然氣等。其天然氣主要是出口到日本。
其他的經濟收入則來自,著名的砂勞越黑白胡椒、橡膠、西谷米、椰肉乾、燕窩及樹桐等。馬來西亞全國每年總共生產了2萬7千5百50噸的胡椒,砂勞越佔了總生產量的90%。
砂勞越人民伊班人IBAN及華人各佔了總人口的三份之一。馬來人排在第三位,接著是BIDAYUH人、MELANAU人及ORANG ULU人。伊班人主要以捕魚、打獵及務農維生。馬來人則大部份是農夫及漁夫,大都居住在海岸地區。BIDAYUH人原屬海濱住民,但是後來被海盜趕到內地去,現在大部份居住在內陸。MELANAU人是砂勞越的原住民,絕大部份是捕魚維生。
這些族群大部份皆沿著大河流而定居下來。他們住在一座大型的長屋上,整村人可算是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他們皆是非常友善的族群,許多遊客會選擇在他們的長屋留宿。
參考網站:
砂勞越州政府http://www.sarawak.gov.my/
砂勞越觀光局 http://www.sarawaktouris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