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亚洲旅游 >> 文莱旅游 >> 正文

斯里巴加湾的苏丹清真寺

作者:heppo    亚洲旅游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8
 



景点简介: 位于Kiarong的Jame’s Asr Hassanil Bolkiah清真寺由第29任苏丹建造。有很强的伊斯兰教建筑的作风。

斯里巴加湾市靠近赤道,属典型的热带海洋性气候。白天炎热,夜晚凉爽,没有旱季。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最为潮湿,降雨多集中在1月和12月,年均降水量3275毫米。1月份平均气温26.7℃,7月份为27.8℃。
  斯里巴加湾市分为旧城区和新城区两个部分。旧城区为“水村”,建在水上,水下是一排排木桩,桩上搭建木屋,也有街巷之分,许多住房刷上了颜色鲜艳的油漆,风格独特。斯里巴加湾市有3万人居住在水上,政府为改善水上居民的生活,在这里建设了水上学校、水上医院和商场等。其中最大的工程是建于1960年耗资1500万美元的水上清真寺,寺院方体圆顶,是一座一半在陆地、一半在海上的奇特建筑。
  新城区风景优美,街道整洁,树木繁盛,绿草如茵。建筑多为二层楼房,街道两旁有现代化的医院、商行和英国式的政府办公大楼及豪华的公寓。沿文莱河两岸是华人商店。此外,在距市区约6公里处还建有能容纳3万名观众的哈桑娜·博尔基亚国家体育馆,工程造价为8500万文莱元。
  1929年在该市发现石油资源,其工业主要是石油、天然气、橡胶和木材加工等,居民生活所需的食品、衣物等日常消费品依赖进口。旅游业很发达。市内的水陆交通方便,从斯里巴加湾到穆阿拉港的公路是全国的主要干线,全长为135公里。1981年建造的横跨文莱河大铁桥,全长1000多米。位于市郊的现代化国际机场建于1973年,机场跑道长约4000米,是亚洲最长的商用机场跑道之一。经过1981年的扩建后,新建了候机大厦以及大型货仓,设施更为先进和完善。文莱皇家航空公司辟有通往东南亚各国和香港等的国际航线。


斯里巴加湾市是文莱的首都,原称文莱市,1970年改为现名斯里巴加湾。在婆罗州北部,文莱湾西南角滨海平原,文莱河畔。人口约6万,主要是马来人和华人。文莱河沿河最初有几十座水上村落,居民房屋多沿河而建,用木桩支撑于河床浅滩上,以板桥与河岸相连。至今这里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上村庄,有一半居民还住在架于河面支柱上的高脚木屋内,所以斯里巴加湾市有“东方威尼斯”的美称。海湾浅水处生长的红树林绵延好几里地。水上的小屋、碧蓝的海水、棕红的树林,别具一番风情。中世纪时,人们称它为“和平之乡”。斯里巴加湾市是现任文莱苏丹父亲的封号,斯里为“光荣、辉煌”之意,巴加湾意为“神圣”。整座城市处处呈现出高贵、典雅、祥和的景象。是全国的文化教育中心。随着文莱石油经济的飞速发展,该市现已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 

 


斯里巴加湾市(Bandar Seri Begawan),原名文莱,1970年10月改现名。最初这里只是文莱河入海处的一片沼泽地,后来马来人陆续来此定居,形成了几十个水上村落,从十七世纪起即成为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居民主要为马来人和华人,古代重要港口。中世纪阿拉伯人称“杜拉尔萨拉姆”,意为“和平之乡”。居民房屋多沿河建筑,用木桩支撑于河床浅滩上,以板桥相连,形成水上聚落,马来语称“甘榜亚逸”。公元16世纪初,文莱苏丹国经济发达,市内手工业兴起,以纺织纱笼和金银镶嵌器皿闻名,远销各地。1888年沦为英国统治文莱的据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本占领,市区遭到严重破坏,战后英国又再次占领。1984年文莱独立后,随着文莱石油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原创文章斯里巴加湾的苏丹清真寺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yazhoulvyou/wenlailvyou/3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