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几个城市懒得各不相同,但是也有一些共通点:很多时间花在桌上和嘴上;慢餐业发达;多是旅游目的地;消费拉动经济;容易滋生艺术灵感;夜晚的精彩胜过白天;地下亚文化发达。
第五名:哈尔滨
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哈尔滨
评语:哈尔滨人露财,爱穿爱喝爱面子爱交朋友,与工作比起来他们更会享受;总想挣大钱不屑挣小钱;此次中央“振兴东北”国策应该能造就更多的工作机会,并提升工作热情。
电视时间:多;生活在室内的时间相对较多。
快餐店:少(这不是东北菜的风格)。
步行速度:慢;女人要展示男人要养眼。
酒精度:高;不喝会被人当狗熊踢出去,喝了会被人当烂泥拖出去。据说,哈尔滨人一年光喝啤酒扔下的“易拉罐“就可以造三座松花江大桥了。
作息时间:休息比工作多;全国21个城市的居民生活节奏调查显示,与上海的生活节奏比,哈尔滨人每天慢了1.8小时。
上班时间逛街人气:一般;与气候有关。
跳槽频率:低;因为好工作机会不多。
身体运动量:尚佳;至少夏天有街头露天舞会、周末有太阳岛野游、冬天有滑雪溜冰。
手机通话状态:闲聊型。
婚恋状况:恋爱高消费,结婚高消费,“素婚”少。
本文关键词: 亚文化 餐饮 美食 休闲
相关目的地: 国内 四川省 成都市
第四名:厦门
碧海环抱中的鼓浪屿
评语:悠闲生活节奏并不妨碍厦门成为中国城市竞争力强劲的城市;厦门有天时地利和充分的开放度与外向度;当然,更有大海和生活。
电视时间:多;厦门人有本土观念。与此相应的是年轻人不太愿到外乡就业。
快餐店:少(海鲜排档不算)。
步行速度:慢,这里有全国数一数二的漫步环境。
酒精度:不高;厦门酒风温和,规矩是“敬酒的干杯,被敬的随意”,本地把酒当药,俗语“小酒小人参”。有时也行酒令划拳,但基本不滥饮滥醉。
作息时间:按部就班。
上班时间逛街人气:偏少;因为人口本不多。节奏松弛如鼓浪屿若隐若现的钢琴声。
跳槽频率:一般;因为工作竞胜的野心较淡。
身体运动量:正常;因为有余暇。
手机通话状态:工作与闲聊。
婚恋状况: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型,不过激,不眼高手低。
本文关键词: 亚文化 餐饮 美食 休闲
相关目的地: 国内 四川省
第三名:成都
锦里古街的茶馆
评语:以生活魅力荣登中国第四城,号称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有娱乐精神,消费欲强过创业欲;边吃边喝边工作,或者吃吃喝喝就是工作。
电视时间:少;因为打麻将和泡茶馆时间多。
快餐店:少(无所不在的排档和麻辣烫不算)。
步行速度:慢;所以买车也只买小小型的车就够
酒精度:高;微醺在此是一种生活美好的状态。
作息时间:保守的时间表,但经常不准时。
上班时间逛街人气:旺;感觉是全城在轮班逛街。
跳槽频率:低;但有不少人跳槽离开这里到更忙碌的城市去。
身体运动量:少;打麻将不应该算吧?
手机通话状态:更像一种时尚。
婚恋状况:擅于调情,享受恋爱,不忘婚姻。
本文关键词: 亚文化 餐饮 美食 休闲
相关目的地: 国内 四川省
第二名:拉萨
巍峨的布达拉宫
评语:想在西藏寻找人生转机和变局的人都来到了这里;它的藏族风情与宗教气氛令人觉得工作是一种俗务;从拉萨回去后许多人辞职了。
电视时间:近似零——人们在八角街和转经轮前吸氧。
快餐店:无(路边的酥油茶排档不算)。
步行速度:随便走,多数人没有急切的动机。
酒精度:偏高;这里的酒风也不是盖的,且饮酒驱寒。
作息时间:不定,但极端个人主义。
上班时间逛街人气:没有上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