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国内旅游 >> 上海旅游 >> 正文

上海朱家角

作者:heppo    国内旅游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539    更新时间:2009-5-16
 

青浦县朱家角镇,是上海市的历史文化名镇,与松江镇、嘉定镇、南翔镇齐名,最初兴盛于明朝万历年间,当时商贾云集,至清朝时有“长街三里、店铺千家”之说。镇内河港交错,现有桥梁三十座,并存有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风貌。

  镇上的一步街,一色的青石板铺地,两边店铺林立,坐在上海地区最大的石桥-放生桥边,一边品茶,一边听着五个乞丐抛芦苇定桥墩的传说,别有一番情趣。镇上的城隍庙,香火旺盛,奇怪的是这里的城隍爷不知算的那笔账,竟在自己大殿的门上挂上了一把大算盘,算盘上的数字都是六八九等吉利数字。

  朱家角镇西滨淀山湖。宋元时形成集市,商业日盛,明万历年间,成为大镇。民初商业鼎盛,“长街三里,店铺千家”为著名朱市。1991年被国务院命名为“文化名镇”。镇内小桥流水,古意盎然。建于明代的放生桥,五孔联拱,全长72米,高7.4米,宽5米,构造精巧,形制美观,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大石拱桥。桥上龙门石,镌有盘龙8条,绕明珠其间。桥顶四角有石狮4只,桥东建有碑亭。此桥素有“井带长虹”之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镇上名园课植园,国内亭台楼阁,曲径回廊,并留有明代书画家文徵明的小楷、祝枝山的草书和唐寅、周天球的手迹等。朱家角镇人历来爱好藏书,至今约50%以上的家庭都有藏书习惯,可谓满镇书香。崧泽与福泉山古文化遗址淀山湖风景区周围,原是片片桑田,是上海人最早居住的地方,现已发现10处主文化遗址,最著名的是崧泽和福泉山。崧泽,相传为晋朝将军袁崧的住地,又称崧宅,位于淀山湖的东面。1958年,有人在界山墩及附近平地上发现很多印纹陶片,经上海文管会鉴定,确认为古文化遗物。尔后,进行两次发掘,出土了一批典型文物,经专家命名为“崧泽文化”。崧泽文化距今已有五六干年的历史,大致处在母系氏族公杜的晚期阶段。崧泽文化遗址有三层;上层为几何印纹硬陶和彩陶,为春秋战国时期遗物。中层是新石器时代的墓葬群,有许多石器,称为“崧泽文化”。下层埋着六千年前人工栽培的稻谷、兽骨和骨制工具,称为“马家浜文化”,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崧泽文化对研究我国古代水稻种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研究远东和上海人类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现正在建造崧泽遗址博物馆。福泉山位于淀山湖东北,虽以山名,实为一大土墩,因形似覆船,曾名“覆船山”。

  后因在此挖井,泉水甘美,所以更名为“福泉山”。1962年上海考古调查时,被列为古文化遗址, 1983年至1984年春,上海市文管会组织对福泉山进行发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到战国、汉、唐、宋代的古墓葬76座,文物1000余件,以及一部分重要的生活遗迹称新形制的器物,为研究上海古代史,研究太湖地区原始文化演变,找到了新的可靠的地层依据。


原创文章上海朱家角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guoneilvyou/shanghailvyou/1679.htm
 
    没有任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