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地处北亚热带,又处于江淮干流水系交汇的生态节点,是研究我国南北过渡带植物资源的难得地点。”在今年的扬州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扬州市人大代表冯正初建议,扬州可依托这一优势建设一座植物园,作为展示扬州生态建设的形象基地。昨天获悉,建设植物园尚须尽快进行可行性论证。
研究“南北过渡”的好地点
“植物园是一个城市生态品位的标志,一个城市有动物园很普遍,有地铁现在也不稀奇,但有植物园的城市很少。”扬州市人大代表冯正初认为,扬州地处北亚热带,又处于江淮干流水系交汇的生态节点,是研究我国南北过渡带植物资源的难得地点。
冯正初透露,华东地区有植物园的城市只有上海、南京和杭州。建设扬州植物园,也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一个重要项目,完全契合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政策导向。
对于植物园选址问题,冯正初看好泰安镇山河岛。“山河岛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与茱萸湾半岛仅隔一道河,目前有便桥相通。”冯正初说,山河岛作为植物园,不仅体量大小非常适合,由于是岛屿,有利于开展相对封闭的物种研究;水汽自然条件很好,有利于物种繁殖生长;又与扬州动物园隔河相望,非常有利于开展旅游项目。
扬州植物园可建成华东最大
冯正初描述了他设想中的扬州植物园。“植物园覆盖山河全岛,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植物园,也是我国唯一的湖泊岛屿型植物园。”冯正初认为,植物园其中一部分可作为我国北亚热带珍稀植物的收集圃,另有部分作为国家保护珍稀植物的苗木引种驯化基地,东侧的凤凰岛可以保持原生态乡土物种。还可以划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展示区、森林生态和乡土物种展示区等。
植物园中可规划建一些森林型小体量、低密度的高级会议休养建筑。“此外,优越的生态环境优势可以在扬州植物园周边进行创意产业(包括影视基地)、会议休养产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专项重点培育。”
将成“生态扬州”的形象基地
作为建议的承办单位,扬州市林业部门在答复时表示,植物园是一个城市品位的标志。其不但是本地乡土树种的基因库,也是开展生态教育的基地。
近年来,城市造林绿化在加快树种引进的同时,特别重视了银杏、垂柳、枫杨、紫薇等本土树种的选用,基本做到了观叶观果与季相变化的结合,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绿色;农村造林绿化加大了树种混交的比例,成片造林和村庄绿化正在向经济林果方向发展,将农村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进行有机结合,近几年每年新增的10万亩成片造林中,经济林果的比重达到了40%以上。但仅仅这样发展,我市林业生态建设还是缺少了代表性的、能够对外开放的形象基地,建设扬州植物园确实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纳入城建总规,尽快进行论证
林业部门认为,建设扬州植物园需要将之作为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需要多部门共同协作,作为扬州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将积极予以配合,充分发挥技术信息优势,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沟通,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林业部门认为,需要将植物园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植物园建设与管理是公益事业,其建设主体为各级政府,目前城市总体规划已经将扬州市泰安镇列为东部生态旅游区,因此,市、区两级政府要对植物园建设尽快进行可行性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