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而精品景区则是展示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体现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载体。加大精品旅游景区建设,不仅是进一步优化旅游消费环境的基础性工作,更是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提高旅游业服务水平、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的重要抓手。9月10日至11日,全省精品旅游景区培训班在苏州举行。培训班旨在提高全省旅游景区管理人员在景区发展理念、规划策划、产品研发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水平,提升旅游景区的品质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旅游景区转型升级,促进全省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江苏省旅游局副局长李明耀、苏州市旅游局局长沈文娟等出席了培训班,培训班由江苏省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处长王洪舟主持。来自全省各地市旅游局分管旅游景区工作领导、4A、5A级旅游景区负责人、省旅游局相关处室人员等130余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班还特别邀请了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规划资源处副处长潘肖澎进行了关于《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的剖析,潘处长结合全国优秀景区的先进经验对标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非常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成玉宁的题为“江南私家园林解读”的精彩演讲,就造园理念、造园手法、造园实例进行了剖析;园林管理专家、苏州拙政园管理处调研员钱怡,蜀冈-瘦西湖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刘马根,苏州同程网CEO吴志祥等分别从园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精致景区打造的策略、搭建景区电子信息营销渠道等方面,对精品旅游景区的建设和管理与大家进行了经验交流,也提出了很多创新理念,让学员们获益匪浅。
省旅游局副局长李明耀表示,今年是《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颁布实施十周年。十年来,在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以及我省旅游业者的辛劳努力下,我省旅游景区以建设旅游强省为契机,不断加大资源整合和产品开发力度,呈现出“发展快,品质高,类型全,效益大”的特征。目前我省已拥有A级景区373家,十年来保持年均净增长近40家的增速,其中4A级以上景区数量达到了107家,占全省A级景区比重近三成,4A、5A级景区数量连续十年保持全国第一,其中5A级旅游景区9家,占全国总量的11.8%,充分体现了我省旅游景区的高品质;景区业态不断创新,类型涉及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植物园以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等各个方面,苏州工业园区和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则作为新老景区的代表分别成功创建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和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 2009年全省A级旅游景区创造利润12.88亿元,不仅如此,景区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日趋增强,如同里古镇周边40%以上的劳动人口从事旅游相关行业,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内有50%的农民靠旅游产业致富。
同时,李明耀也指出,景区创建工作不仅要做好近期规划,更要注重持续发展,拔苗助长式的争创高等级景区的做法不可取;规划编制完后要认真切实地执行,推动规划落地,为景区争取更大发展空间;要提升景区自身造血功能,逐渐从依赖财政向问市场要效益转变;要大力发展景区的网络平台建设,借助虚拟世界获得强劲增长。他希望此次培训能够进一步加强景区内涵的挖掘和景观和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对国标的解读和创建工作的经验交流,提高景区创建工作水平,丰富创建工作内涵,以创建促提高,以创建促发展,从而继续保持我省旅游景区工作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让江苏成为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流连忘返的一流旅游目的地。
省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处长王洪舟对本次培训班做了总结,并对接下来的全省旅游统计工作、规划编制工作、产业引导资金绩效考核工作提出了全面要求,对江苏旅游景区的创建工作、项目推进工作以及旅游度假区申报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经过两天的培训,全体学员参加了2010江苏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及相关知识测试,并取得了由国家旅游局颁发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检查证》,成为江苏旅游景区品质保障的新智囊。
培训班期间,除传统的课堂讲授外,学员们还来到苏州古典园林倾听专家的现场讲解,他们纷纷表示,理论与现场实践的结合,让大家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园林文化与设计的别具匠心,对各地精品景区建设理念提供了有益参考。(规划发展处 中国旅游报江苏记者站)
江苏省精品旅游景区培训班现场.
江苏省旅游局副局长李明耀做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