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博会江苏周的活动全面展开,越来越多有关江苏的元素出现在世博园中。昨天,一场“相约世博。畅游江苏”的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在世博园的浦西园区全面展开。
昨天上午10点表演开始。舞台上,一群群身穿传统服装的演员和着江南小调翩翩起舞。演出的负责人朱经理表示,参加表演的节目,像《江南丝竹》、《摇水乡》等全部都是能代表江南风情的。当初世博局来江苏挑选节目的时候,就因为觉得很有江苏味儿,一下子看中了。
“这个表演很江南啊,一看就很有江苏味道的。”一位来自河北的游客对记者说。随着表演的进行,台下的观众也越聚越多,很多人都是循着音乐声而来。
演出的队伍里,有一群来自周庄农村的大妈队伍特别显眼。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都来自周庄附近的农村,表演的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民族舞蹈“打莲湘”。趁着演出休息的机会,记者采访了这群来自周庄乡间的舞者。他们一共有12人,年纪最小的也有50多岁了。浦大妈今年57岁,她告诉记者,她们平时要务农,每周有一天时间表演。浦大妈说,“打莲湘”是他们那里的一个传统项目,流传了几百年了。过去都只在庙会上表演,到了现在逐渐变成了一种健身操。
在旅游推广活动现场,一名年轻的女孩子坐在桌前,静静地绣着一幅江南水乡图。女孩手里银针飞舞,小桥流水就在她的手中慢慢成形。女孩名叫张敏娟,苏州大学大二的学生。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张敏娟说,自己从小就对刺绣有着强烈的好感。“这种叫乱针绣,我不是很熟练,要不是有老师给我勾出轮廓,我肯定绣不好的。”小张说,自己绣十字绣比较厉害,家里到处挂的都是自己的“大作”。但是和这种苏绣比起来,十字绣简直就如同小儿科一般了。
在传统技艺展览的现场,苏州评弹的两位演唱者穿着传统的服装,琵琶和三弦被放在桌上,小声地交流着什么。他们叫胡小飞和周小君,来自苏州市吴中区评弹艺术团。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两个人竟然还是夫妻。胡小飞说,自己一直都很喜欢音乐,平时没事的时候也会唱上两曲。说着,他和爱人即兴表演了一段《我的家乡是周庄》。声音低回婉转,很快周围就站满了听众。一曲唱罢,便引来掌声一片。
苏州是在世博会中唯一拥有单独场馆的江苏城市。在城市实践区的案例联合馆,苏州与威尼斯、利物浦等城市一样受到游客的追捧。在充满苏州风情的展区里,有古色古香的“万年桥”,仿佛置身于烟雨江南水乡。壁画《水墨江南》,不仅绘入小桥流水人家,还融入寒山寺、虎丘、水陆盘门等多处苏州名景。跨入“吴门”,走廊墙壁上布满了苏州各地的风景图片。二楼播放的短片是由宁浩导演制作的苏州印象。影片婉约、豪放并进,展现了苏州的历史与现代。
这两天,城市未来馆里一场周庄的城市案例展示,也成为江苏旅游推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周庄的案例展示只有短短的两天,仍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尽管展馆不大,不过展览者独到的用心都能让人感觉到周庄之美。展厅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蜿蜒的小河。河上碧波荡漾,两旁白墙黑瓦尽显江南风情。一叶扁舟在河里荡漾,轻轻摇动船桨,小舟便向水乡深处驶去。这样的场景若不仔细观察,定会以为此时已经身在周庄了。其实,这只不过是一个高科技互动设备。船桨上连通着感应线路,随着游客左右摇动,面前的大屏幕上就会显示出动态画面,配合划桨的速度,屏幕上还能模拟出船身的摇晃。(全文发表于6月15日《南京晨报》)
(新闻摄影:江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