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国内旅游 >> 湖南旅游 >> 正文

感谢凤凰

作者:heppo    国内旅游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18
       感谢凤凰
      
凤凰城是一座风情别具的古城,传说有一对凤凰从这里展翅而起,小城便有了这个美丽的名字。岂止是山清水秀,岂止是吊角楼高,岂止是石板街深。一方水土让一方人,小城也是奇人辈出的地方,一代文豪沈从文在《边城》中写道:梦回故里,凤凰古城,我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小城里,,,,,,
      湘西凤凰是一个古朴,疑重的的小城。新西兰女作家路易。唉黎曾把这座建于康熙时期的“凤凰”归类为中国最美丽的两座小城之一,“一方水土让一方人”,这湘西边陲秀气的小城透露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我在大山里长大土生土长,曾经以为自己要为成为山里再也走不出去的孩子,然而,多少次哀叹后,却又发现了山里出来的沈从文,山里出来的黄永玉,而他们不约而同来自同一个地方--凤凰。于是我开始迫切地希望去感受一下那地道的湘西风情,踏着前人的足迹去寻觅走出大山的步伐。

      我和朋友准备了很久才终于成行,到了那里才知道,凤凰其实很小,就这么谧静而又安详地散落在沱江边,江边错落有致的吊角楼,吊角楼边延伸的石板街,石板街尽头的奇峰峻岩,江上的船夫,吊角楼内做手工的苗家女子,以及石板桥上穿梭的人群--就构成了这座小城的全部。
                                                        古朴石板街
      我们一帮人就像是初次出远门一样,一路上都在高兴的议论着传说中的凤凰的“东岭迎晖”,“南华叠翠”,“梵阁回涛”,“山寺晨钟”,还有“兰径樵歌”等名胜,而我们谈的最多的还是沈从文笔下纯朴的人民和劳动号子。有人还说起《湘西剿匪记》里那一幅幅经典的画面。谈笑之间我们很快就到了凤凰。下车后,背篓,斗笠,蜡染,苗服立刻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好一派民族风情。听说凤凰古城所有的街道都是由石板铺就的,这一块块从山里背出来的石板,纵横交错成小城的血脉,每一条小街的青石板都被人们的脚板打磨的油光发亮。无疑是小城岁月的见证。我们走进临江老街,满眼是陈年的砖墙和古朴的木板门槛。说是街却没多少店铺,更没有招惹人眼的广告招牌,临街的多数房屋敞开着门和帘子,很坦然的任人观览。几束斜阳投射的光影里,偶尔有挑着山货挎背篓的人匆匆走过,门边窗前,不是有老妪,孩童好奇的目光,看风景的我分明就已经成为了他们的风景。我顺着石板街走在这没有刻意装点的小巷里,走在折射着古老历史的青苔上,蒙胧中我仿佛看见了边城里的爷爷,翠翠,大佬,,,,,向这边走来,看见从文先生朝他的故居走去。
                                                       清沱江水   
    沱江河是古城凤凰的母亲河,她依着城墙缓缓流淌,世世代代哺育着古城的儿女。沱江河道不是很深,水流幽深缓和,水下可以看到依依摇摆如丝带的水草,可以感受到微风袭来时历史的晃动。水上是兰浆轻摇屈原乘过的舟船。我挽起裤脚下水,让自己和江水靠的更近,心里期盼着这样也能让我多沾点古城的灵气,河畔,有阿妹在淘米,洗菜,捣衣,照身影,阵阵杆声与阿妹的欢声笑语相应和。我站在河里静静地看着她们,感受这古城独特的生活气息。有一个阿妹似乎感受到了我们的目光,顿时满面羞涩,惶惶张张的低下头,那泛红的脸色告诉我们:我们太嚣张了。我们急忙收回了目光,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里还能有这样的心境,让自己觉得早就被这世俗的环境所污染了!
      沱江的不远处有一座桥--溪桥,相传是朱元璋受了鼻子牛道长的摆布,斩段了龙脉破坏了风水。老百姓义愤填膺一定要将龙颈接起来。于是用红岩石修建了这座大桥,后有从文先生题名--虹桥。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有一首诗是这样描绘凤凰八景之一的“溪桥夜月”的:“月满溪头露满天,长桥寂静卧前川,水光山色浑无际,拾得去楼一画笺”。溪桥就是虹桥,如果说沱江是凤凰成的眼牟,那么虹桥就是明牟上的一弯黛眉了。虹桥上有三个半圆形的桥洞,形如美丽的彩虹。在桥上徘徊,仿佛置身蓬岛,然而遗憾的是我们这回没有机会去体验“风清露白一抡高,万里空明漾碧寥,山入水壶垂倒影,水边银海驾飞桥”的境界。
                                        &nb

[1] [2] 下一页


原创文章感谢凤凰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guoneilvyou/hunanlvyou/98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