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新化县的西部山区奉家山, 有一片被推荐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紫鹊界秦人梯田和古朴美丽的世外桃源。3月10日清早,我们一行10余摄影爱好者在蜂大师和师傅的带领下,分乘两辆车,向这个古朴而神奇的地方奔去。我去年到过紫鹊界,是区作协组织的一次笔会,碰上天公不作美,雾气很大,无法看清紫鹊界的庐山真面貌。当时一队友调侃:看来紫鹊界之行只能是站在梯田里云雾一番了。我想,这次的紫鹊界、奉家山之行究竟又是如何呢?
梯田王国紫鹊界
汽车经过几个小时颠簸,驶入了新化县水车镇的盘山公路。神农造作的万亩梯田胜似鱼龙起舞,以一种磅礴的气势,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我们慕名已久的紫鹊界了!据说,紫鹊界梯田成型已有2000多年历史,想当年,那些避秦的遗民,逃亡到这逶迤的群山中,狩猎、 开荒、耕种,他们的汗水,他们的血肉,他们的智慧,融入了紫鹊界的苍茫,先民辉煌的杰作,天然独特的水资源,构成了这一幅苍茫的自然画卷!
车子至山顶停了下来!
我们临高而立,高山公路如玉带般在梯田之间蜿蜒而上,八万多亩梯田,依山就势,,辗转盘旋,非常壮观!美丽绝伦的原野,粗犷的基调,坦荡大气的造型,俨然梯田王国。层层叠叠的梯田从山底到山顶大概有400余级,小丘似碟,大丘似盆。长如腰带,弯似月亮!摄友们迫不及待地拿出了相机,蜂大师更是抑制不住激动和兴奋,在大家还没有固定好脚架的时候,他已选好了最佳位置,瞄准目标,“咔嚓、咔嚓”起来。
我是新手,不太会用脚架,玉和大师和一军大师迅速帮我支好脚架调好位置。然后,各就各位,一阵狂拍。看看自己拍出来的影像,感觉有点偏白,是曝光过度还是ISO感光度不对?顺手拽过身旁一位穿红色夹克的帅哥,请求帮助! 帅哥笑着告诉我,他也不太清楚,才学。我想:这人讲着一口好听的普通话,肯定不是涟钢上班的,大概是陪摄影网的朋友一起来玩的吧!
在一家小店吃完午餐,师傅和湘雨姐冲锋在前,带领我们穿越山间密林、田间小道,在千丘落峡、背冲观景点,寻找最佳角度,把紫鹊界的壮美都收到了我们的镜头里。踩在窄窄的田埂上,感觉是湿润的,颤悠悠的,但就是颤而不垮。再看那岩隙水,汩汩而出,入田间小渠,自流灌溉,浑然天成。在田土间劳作的农户,热情地要把他们刚挖出的大萝卜送给我们。刚好有点口干了,洗了萝卜,稍稍休息了一会,继续往前赶。这时,不知谁突然冒出一句:“飞扬,你们书记和主任呢?怎么没跟上来?”
“书记来了?我不认识新来的书记啊。”我感到很意外。
“哈哈哈,你连书记都不认识,真是个闷闷,看书记怎么收拾你!”大家哄堂大笑。
后来才知道那位穿红衣服讲普通的阳光帅哥正是书记!
天哪!我真恨不得找根木棒把自己敲晕算了!
古梦依依桃花源
下午5点多,汽车载着我们走进了东晋陶渊明的那篇长满岁月青苔的《桃花源记》里了,古风依依、桃花拂面、茂竹翠山、粼粼清水、迤逦板屋、青石小路、缕缕炊烟……好一个世外桃源。
黄昏已近,肚子“咕噜、咕噜”地打拍子了,随师傅来到下团村奉支书家吃晚餐。走进那古色古香的木楼,围着红红的木炭火,品尝热腾腾的奉家山茶,吃着美味可口的农家菜,此时,滴酒不沾的我,居然也喝了小半杯奉家谷酒,再听听奉支书讲述传说典故,从他口中得知,战国时,秦献公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嬴渠梁,次子名嬴季昌,渠梁继承了王位称秦孝公。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季昌反对变法,与秦孝公政见不合。变法派执政时,为避杀身之祸,嬴季昌取秦字之笔画改姓奉。更名吉,履采药人踪迹,潜隐于山林,其后人辗转至奉家山,旁溪而居,正如陶令《桃花源记》中所言:“自云先世避秦之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晚上,宿于奉书记家的木楼上。奉家山之夜,纯净、宁静、舒缓,很快便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开始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在一片密林遍布的半山腰上,有一处光秃秃的石壁竟象一张人的脸,真是奇怪!我们赶紧对着镜头,按下了快门。在经过九曲十八弯的石级台阶后,终于登上了中峒梅山寺院和观音殿。下得山来,沿溪水而行,一路上花红草绿,风景宜人,飞流直下的瀑布更是令人心旷神怡。我们不时用微距镜头捕捉花的娇艳、草的嫩绿。上团至岩板的人文自然景区,确有仙人点化之感。
不知不觉,已经是下午三点多,我们不得不返程了,急急忙忙买了些当地特产柴火腊肉和糍粑。因走得匆忙,我忘了吃晕车药,车子一颠簸,我被晃得晕头转向,幸好书记及时给我调换了位置,总算没有继续呕吐下去,尽管是一身的疲惫,但是我亲身感受了秦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而且在我内心深处也留下了一块令心灵永远澄静新鲜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