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之日,我与数十名胸挂双筒望远镜、肩扛单筒观鸟镜的人聚集在东洞庭湖的君山岛上,参加24小时的观鸟大赛。这些观鸟爱好者经常在户外观鸟,不少人曾以志愿者身份参与鸟类环志和鸟类调查,还致力于改变民众养鸟风气、宣传“观鸟不关鸟”。
君山·扑朔迷离的至尊鸟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以越冬水鸟闻名,比赛的起始地君山岛却以林鸟为主。在君山的一片茶园里,忽然听到很特别的鸟鸣,声音像刮梳子齿。我们往远处好一通乱找,没有,再定睛一看,小家伙就在眼前的电线上,正冲我们弹尾巴!翻开《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一查,是蓝额红尾鸲。大家那叫激动!因为这是东洞庭湖没有记录过的新种。大赛结束时,它被评为本届大赛“至尊”鸟种。
君山的后湖是鸭科鸟类喜欢的地方,大家在湖边的路上排开一溜单筒望远镜。今年大旱,后湖面积小了很多,不过还是看到了不少潜鸭。从望远镜里看到身材玲珑的凤头潜鸭一下子从水里冒出来,水珠从它深色的羽毛上像珍珠一样滚落,恰巧天空露出了太阳,照在湖面和鸭子们身上,非常美丽。
丁字堤·惊鸿一瞥的白头鹤
我队选择的路线是从君山向西沿大堤到采桑湖管理站。整个赛区非常大,接下来的行程离不开车,沿途有鸟就停车。离开后湖,一路开开停停,陆续看到了雉鸡、两种啄木鸟、两种斑鸠、几种鹬。我和另一位队友坐在前排监视着鸟情。忽然,看到水里一根木桩上飞起小小的黑白身影,扎到水里蘸了蘸又回到桩上站着了。这种行为和黑白二色,不是斑鱼狗就是冠鱼狗。我大叫一声“停车”,几个人拎起单筒望远镜就下了车,一看,果然是两只斑鱼狗。要不是正巧其中一只飞起来逮了条鱼,这么远我肯定忽略了它。
洞庭湖越冬的鹤有三种,除了灰鹤还有白头鹤、白枕鹤。车到丁字堤附近,我们开始留意鹤踪。看过在农田里觅食的灰鹤后,上车走了没多远,天上翩翩飞过四只鹤。大家拿起双筒望远镜观察,希望辨认出是哪种鹤。可恨正好大逆光,只看到剪影,什么特征也看不出。正当大家要放弃时,一只鹤离群向右飞去,转成侧光,看清了它就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白头鹤。赛后统计各队成绩,才知道可能也是因为今年大旱,到东洞庭湖越冬的白头鹤数量很少,只有少数几个参赛队目击到了。
采桑湖·反嘴鹬的黑白世界
终点采桑湖是雁鸭类水鸟集中的地方。到达管理站之前,我们发现一片湖面有大量反嘴鹬,但离得远。费劲走过一段淤泥地,还摔了一跤,才到了比较容易看清鹬群的地方。反嘴鹬有黑白分明的羽毛和反翘的嘴,有鹬类高挑的身材,却不像很多鹬类的羽毛到了冬季就变得暗淡。一只反嘴鹬就很美丽了,几千只反嘴鹬聚在一起更是奇观。东洞庭湖的宣传资料中有张照片,几千反嘴鹬一齐起飞,非常壮观。可惜直到我们离开,它们还在安稳觅食,一点没有要飞的意思,我们也不能发出声音或做动作把它们惊飞,因为观鸟准则中有一条就是不能惊扰鸟类。
到采桑湖数雁,管理站二楼是个很好的望点,架起单筒望远镜,可以看到大群的罗纹鸭、赤膀鸭,湖边水草上休息的雁群。雁群距离远,湖面又有雾,要把五种雁分别“挑”出来,比的实际是器材和眼力了。首先看清的是豆雁,为数最多;灰雁也不少,容易看到;小白额雁也找到了,头上的白额大,很显眼;白额雁难找些,它们的白额较小,但体形更大。最后还剩鸿雁,按理不难找,却始终找不到,因为它们的身子被草挡住了,而特征鲜明的脖子又因为都在睡觉缩到了翅膀下,好不容易有几只抬了抬脖子,总算给“逮”住了。
在管理站楼上看了一会儿,觉得不过瘾,又下到大堤上,陆续看到了白琵鹭群、普通鸬鹚群、红嘴鸥群、翘鼻麻鸭、黑腹滨鹬、凤头麦鸡、游隼等等,还有珍贵的东方白鹳。台湾陈老先生发现的褐头鹪莺成了我队最后一项记录,下午5时准时向组委会提交了91种鸟的记录册。
大赛圆满结束,观鸟人也得到了很大满足,可有些情况令人担忧。这届比赛记录了146种鸟,种类上讲略逊于上届,而赛后的水鸟调查公布记录到5万只鸟,数量上比去年差很多。
友情提示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采桑湖观察站离岳阳市区40公里,乘去钱粮湖的长途车一个多小时就到。观察站可提供30人吃住,但条件简陋。住在核心区从早到晚可看壮观的雁群和小天鹅、涉禽等,然后转至丁字堤看鹤,回岳阳。因每月鸟情不同,请听从保护区安排具体观鸟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