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文庙又名岳州文庙,与驰名中外的岳阳楼隔街相望,北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由巴陵郡守滕子京创建。自宋治平元年到清同治十一年(1064-1872)的800多年间,岳阳文庙先后修葺和扩建了30多次。此后,文庙建筑拆毁严重,现存文庙内只剩下了大成殿、东西庑房、大成门、棂星门、泮池、状元桥等建筑。2001年,岳阳文庙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岳阳文庙再次落架大修。在3年多时间里,施工人员在保持原始建筑风貌的前提下,主要对大成殿遭损的构件进行加固和修复,使大成殿屋面漏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另外,大成殿两侧的东西庑房、名宦祠、乡贤祠也进行了复建。整个大修工程耗资近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