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好几个人栽倒在水里,衣裤全湿。尽管当午骄阳高挂,山下暑气蒸人,这儿却是石凉如水,水冷似冰。
九龙溪水出山的百米瀑布一落数十丈,水冲雨洗,脚下悬崖麻褐色的石背光亮溜滑,乳白色的石筋暴突忽现,纵横交错,疏密有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阳光艳艳,清风徐徐,身边飞流溅雪,山外云烟飘浮,我们都想站到那陡崖上欣赏山口风光。我刚试探着攀岩行走,谁知一脚打滑,便失去平衡,赶紧一屁股蹲坐在岩石上,才没有摔下山崖去。身临深渊,悬崖勒马,果然惊出一身冷汗来。张弯胆大心细,连说莫慌,莫慌。他置身下方一个马步扎稳脚跟,扶持我们一步一挪,攀岩而行。他告诉我们攀岩的要诀,就在“打赤脚、走快步、踏实处”。依据他的指点,我们很快就掌握了涉溪攀岩的基本要领,步子越来越稳,胆子越来越大,决定徒步溯溪攀岩而上。
这真是一处天然的攀岩好赛场呵!一行人兴致盎然,鱼贯而上。溪水时而夺路直泄,时而积潭旋注,时而浪花滚滚,时而清流涓涓。露出水面的花岗岩石,卧鲸立象,奔马伏犬,奇形怪状,活灵活现。尤其是到了那山势陡峭处,磐石堆立,或狭如关隘,或险如天梯,手足并用,相携攀援,与沿着岸边的游路漫步观景,显然要有趣得多。这不,前面一道瀑布,从那两边相抵的岩石缝隙间飞落下来。左岸一块巨石拔地而起,石壁上镌刻着“水帘洞”三字,顶部石面仰天斜挂,赫然一幅石筋图画,既像一条飞天虬龙,又像一个芭蕾舞女,活生生一幅抽象派的石刻佳作。右岸石山扑地,地上偏有一方半个人高的顽石支撑,生成一处空穴。傍岸洞口,宽狭仅容一人侧身而进。近水洞口,弯腰蹲立可容三五人。置身其间,飞瀑挂帘,泉水滴衣,声响震耳,水气扑面,湿漉漉顿时生发出无限遐思来。
醉人山水,忘情时光。我们时而驻足观景,指点绝妙,时而拉势摆架,拍照摄影,就这样一路涉水攀岩,不知不觉来到了著名的一瀑三潭景点。只见一条十几米宽的瀑布,从二十多米高的山岩倾泄而下,冲出一处池塘般大小的观音潭。观音潭水从岩石间奔夺而下,又接连两叠,冲刷出仙姑潭和织女潭来。这处绝妙的胜景故又名三叠潭。我们越过织女潭朝仙姑潭攀登,前面一块巨石拦住去路,有一个多人高。一截碗口粗的枯枝倚石而立,左右开桠,如同天梯,显然是开路先锋特意留下的。我近前脚踏桠杈正欲攀援而上,忽然发现一只酒盅大的黑蜘蛛,结网盘踞在桠枝间,吓得几步倒退。张弯见状,从石缝间找来一根枯枝,嘭嘭几下敲击,那只黑蜘蛛很快就消失在乱石底下。攀上仙姑潭,大家正在观景拍照,又发生了一件意外。苏敢兄一直拎在手里的皮鞋,他不小心落下一只,在岩石上打几个滚,眼睁睁掉入仙姑潭水的急流旋涡中。等到张弯找来一根长棍子在水里打捞,那只金利来皮鞋却不知潜伏在潭底何处,再也不肯浮现出来。我开玩笑说:“将这‘仙姑潭’改个名字,就叫‘苏仙潭’好了!”苏敢拎着那只打单的皮鞋,连声称妙,蹲在岩石上笑咧着嘴。
回来的路上,苏敢左边光脚穿皮鞋,右脚套上两只袜子,一步一摇往回走。踏上公路,碎石扎脚,小张弯再次脱下脚上的拖鞋,执意要苏敢穿上,他自己打着赤脚。
那天晚上宿在小木屋,听着窗外的松风虫鸣,我想出几句自鸣得意的广告词来:到福寿山徒步溯溪——勇敢者的原生态野外运动!比漂流更刺激,比攀岩更精彩。
羽化登仙
上山路上,我们曾遇到一位老人。他打着一把布伞,拎着一个塑料袋,稳健地沿着公路往上走。我赶忙让司机停车,捎带老人一段路。老人坐上车,便与我们聊开了。老人姓杨,家住与福寿林场搭界的塘坊村。当听说他生有7个儿子,我们都大吃一惊,连忙问他高寿。答曰,年满77岁。他硬朗的身板显出山里人特有的精悍,看上去只像60来岁。老人说,前天他的堂兄满80岁,他下山去吃寿酒。可进山的中巴车一天只开一趟,他懒得等,只有几十里山路,还是走回家去算了。我问老人:“您老是祖祖辈辈住在这山里么?”他回答说:“又是,又不是。”见我脸露疑惑,老人解释说,在“大革命”时期,红白剿杀,死的死,逃的逃,这山里曾经长达十年没有开过苗,也就是没有人种过作物。后来的人家,多是像他家一样,躲抓壮丁又逃进来的。山里人丁贵,老人家一口气生育下7个儿子,也就不难理解了。有7个儿子可他身边一个不留,当兵的转业在外地成了家,作田的也不安心,一个在县城里开餐馆,一个在深圳跑运输,抛下5亩薄田,老人自己耕种。看看这位老人家,辛苦劳作一辈子,依然仙风道骨,爬山如履平地。我们人到中年,便连坐车进山都喊腰酸背痛,真是惭愧。
自古天下名山僧占多,福寿山正是羽化登仙的好去处。福寿山脉东西走向,南北分水,斛桶峰前面一条30里长的石子路,为平、浏必经古道,越过大岭埂往南边便是浏阳县境。明清时期,这儿的晨钟暮鼓,曾响彻偌大的平、浏边区。如今,除了祖师岩庙依然香火绵延不绝,紫竹观、安平寺、太阳庙、寒婆坳庙都只留下了若隐若现的旧址遗迹,还有许多亦真亦幻的神话传说。我们穿过白水坪的竹林深处,找到了密林掩蔽的白莲教遗址。只见废墟高地中央,参天大树苍苍如盖,东倒西歪躺着多尊无首石佛,雕工精细,青苔斑剥。明末清初一段时间,福寿山曾是平、浏白莲教活动的大本营。年仅16岁的小张弯,说起这些白莲教道人,功夫十分了得。他们尤其擅长使法纸人、纸马。他们每天清早起床练功,便驱使纸人骑着纸马,往长沙城里取来早点。朝廷曾多次派兵围剿,可就是打不过这些纸人纸马。最终请来法术高超的道人斗法,才攻破这个大本营。
夕阳西下,雾霭蒸腾,寂静广袤的山林间,不知散落多少历史的尘埃。我们沿着苍凉的古道转过几道山梁,前面一个山口豁然开朗。正疑断路悬崖,小张弯忽然兴奋地指着前方叫道:“看,那就是天上。”我们弃车步行,登临太阳庙山口,一下都被眼前壮丽的景象惊呆了。一条宽阔的山沟从东往西纵横数十里,集雨面积为34.4平方公里的白水水库,极像一幅中国地图,铺展在西边的一角。夕阳与暮霭融为一体,层云叠彩,天光水影,变幻无穷。南边大岭埂一带山脉,像一道绿色的屏障,伸出长长的臂弯拥抱着这片美丽的山水。北边山势更为险峻,绝壁千仞,古松歪插,怪石林立。顺着一条石壁上开凿出来的隐密小道,我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原创文章平江福寿山探幽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guoneilvyou/hunanlvyou/9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