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月22日讯(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孙吉吉 徐恩)经过为期两年的维修建设,平江杜甫墓今日终于维修竣工,足慰天下士子学人。
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秋,伟大爱国诗人杜甫入洞庭欲归故里,因染重疾而病逝于中县坪(昌江县治)寓所,葬于小田,墓碑上题“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公墓”。墓围高1米,径2.6米,1室2耳,均用楔形砖砌成。公元1883年,杜甫墓重修。1983年,杜甫墓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平江县对杜甫墓进行维修。由于没有经费,无人看管,杜甫墓内部结构改造得面目全非,三分之一已倒塌,部分木质构件腐朽,墙体倾斜开裂,屋顶破烂如筛,正厅天井屋顶已经坍塌。
为了拯救杜甫墓,2002年2月,平江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徐新启、县长张慕尧同任组长的杜甫墓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同年10月7日,记者的内参《平江杜甫墓危在旦夕》呈到了省领导的案头,省委副书记文选德、副省长郑茂清相继做出重要批示。经过为期两年的施工,杜甫墓墓祠飨堂门栋、官厅、僧舍等古建筑维修目前已全部完工,维修总面积2585平方米;已损毁的飨堂按原貌恢复,建筑面积125平方米,严重损毁的铁瓶诗社按原貌恢复,建筑面积236平方米;正面台阶恢复600平方米;新建墓区围墙120米,小型花坛8个,增植龙柏、松柏、桂花等林木近100株。
目前,杜甫墓内的布展、墓前天井湖的恢复及通往杜甫墓的公路正在紧张施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