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国内旅游 >> 湖南旅游 >> 正文

安顿杜甫伟大诗魂 打造旅游特色名片

作者:heppo    国内旅游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86    更新时间:2010-9-16
 

中共平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黎耀辉

 

杜甫,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的诗圣和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杜甫诗歌和杜甫墓祠作为载体和见证,是历史留下的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平江作为吴楚潇湘一块山青水秀的宝地,作为世界历史上这位文化名人生命和灵魂的归宿之所,一直为与这位文化巨匠结缘而深感荣幸。维修和保护杜甫墓祠,弘扬杜甫精神是历史赋予我们平江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千古汨江,蓝墨水承载不朽英灵

 杜甫真墓在平江,这是不争的事实。诗国上空的两颗巨星屈原和杜甫,在相隔1048年的汨罗江上,找到了生命的归宿和灵魂的寄托。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后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据《杜氏族谱》记述:“子美公晚游湖湘,卒于潭岳之间。”纵观潭州、岳阳周围百里,只有唯一的平江杜甫墓处于其间,即今长沙与岳阳之间。杜甫病逝后,其子宗武、孙嗣业由于干戈扰乱,便留下守墓,杜氏一脉自此在平江繁衍生息,小田杜家洞一直是杜甫世代子孙的聚居地,《杜氏族谱》尊杜甫为平江杜氏始祖。

 平江杜甫墓具有典型的唐墓风格,依墓而建的祠寺都是唐代构建,经湖南省博物馆、岳阳市文物队考证,墓、寺、祠均始建于唐代。1983年,平江杜甫墓被湖南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认定平江杜甫墓为全国唯一的杜甫真葬;1988年,平江杜甫墓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修缮墓祠,安顿一个伟大的诗魂

千秋岁月,带不走人们的敬仰;风雨沧桑,侵蚀不了伟大的诗魂。杜甫虽然一生漂泊,穷困潦倒,但身后却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尊杜甫为“诗圣”,为杜甫修了墓室,建了祠堂,以供后人凭吊。平江杜甫墓经历朝历代维修得以保存,现存杜墓为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重修。“铁瓶诗社”于1885年修建。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近百年里,杜甫墓祠经历了风雨的侵蚀,内忧外患的战乱和文革的洗劫,墓祠损毁严重,周边荒草萋萋,一派落寞。抢救保护杜甫墓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以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各级党政、社会有识之士和地方广大人民群众再度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杜甫墓祠的修缮和开发。平江籍老将军、老首长方强、李锐、曾建徽等以及许多知名人士多次要求保护和建设好杜甫墓祠,湖南省纪委原副书记、现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湖南诗词协会会长赵焱森先后八次到平江呼吁和敦促修缮杜甫墓祠。县委、县政府把继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修缮杜甫墓祠,建设和开发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作为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2002年初,作出了修缮杜甫墓祠,开发建设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决定,并纳入县委、县政府的八件实事之一,成立了专门班子,出台了维修方案。到2005年8月,已投资400多万元,完成了墓、祠、寺等古建筑的全面维修,修复总面积达2585平方米,改造、硬化道路5公里。经省市文物部门验收,认定工程质量合格,杜甫墓祠修缮第一期工程如期如质告竣,杜甫这位世界文化名人的灵魂得以抚慰,诗魂得以安顿。

传承文化,构建和谐发展的平台

盛世金秋,我们迎来了杜甫墓祠修缮竣工盛典和“杜甫诗歌与时代精神”国际学术研讨盛会。这次活动以传承优秀文化,建设“民本岳阳”,打造“热游平江”,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杜甫墓祠的修缮竣工并不意味着杜甫墓开发的完成,而仅仅是以杜甫墓为主体的杜甫风景名胜建设和开发的起步,随后的任务更重,前景更广、效益更好。

在湖南省文物、古建、园林专家的指导下,杜甫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建设规划已于2002年6月出台。总体规划突出四大特色和四大景区。四大特色即是诗圣遗阡千古名胜、杜甫诗词艺术中心、江南田园秀雅风光、湘楚特色民间文化。四大景区分别是杜甫墓祠名胜区,重点建设占地500亩的诗圣文化公园;将1400多首杜诗刊碑勒石建成全国最大的杜诗碑林,将全国的主要杜甫景点微缩于园。铁匠堪古渡口风景区,

[1] [2] 下一页


原创文章安顿杜甫伟大诗魂 打造旅游特色名片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guoneilvyou/hunanlvyou/9441.htm
 
    没有任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