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歌。李锋摄
李正良今年50岁,家住南山镇上,牛棚在家附近的山脚下,相隔不过几十米。每天早上6点不到,他家的“花姑娘”就在撒娇,南山人把奶牛都称为“花姑娘”。伴着一声声的“哞”声,他将“花姑娘”们放到山上,然后支起架子烧开水,清洗牛棚,调配精饲料。大约一个小时后,他在屋檐下吆喝几声,悠闲吃着草的“姑娘”们冲下山坡,排着队进牛棚。李老汉提着开水先将“花姑娘”们的“大波”清洗干净,再将电动挤奶器套在波峰上,马达的轰鸣声中,乳白的牛奶不一会儿装满了不锈钢罐。
李老汉在挤牛奶时,镇子里一片安静,只有奶牛“吊嗓子”的声音在各个山头此起彼伏。一层五厘米左右的草皮铺在连绵的山峰上,如同盖了一层绿色的毯子,80里大南山有“南方第一草原”的美誉。站在某个山峰的半山腰,阳光从东到西扫过各个山头,荫翳在山间波动,像是绿色的波浪在脚下翻涌。三叶草上的露珠反射着太阳的光芒,散落草地上的小黄花在风中抖动。南山的晨,就这样被唤醒。
南山是城步县的一个镇,坐落在海拔1700多米高的群山之中,村民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养殖业。以李老汉为例,他家养了15头奶牛,8头正处产奶期,每天能挤100多公斤奶,镇上收奶点公布的目前的行价是2.6元至3元一公斤,李老汉每天进账300元左右,他说比以前强多了。
南山是个适合避暑的地方,年平均气温11摄氏度,夏季的平均气温不到20摄氏度,山高风凉,镇上散漫的游客抓紧时间享受着这份清凉。
南山的旅游业刚刚起步,在各个景点,没有人兜售旅游纪念品,没有人吆喝拍照片,没有人拦着你买土特产。他们眯着眼笑望着你,招呼你进屋喝碗油茶,聊聊侍候奶牛的故事,将各种萝卜菜式端出来猛赞一番南山萝卜的水灵,一天的时光静静流过。漫游南山,不在景点间的奔跑中,在凉爽淳朴的农家小院里。
南山的峰多,知名的有紫阳峰和高山红哨。紫阳峰顶上远眺80里大南山,山岗纵横,心旷神怡。高山红哨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留下来的国防观察哨所遗址,还保留着当年的原貌,暗道,碉堡,机枪眼,坦克……闭眼冥想,似能听到昔日峰顶上的金戈铁马声。漫游南山,早晚登顶山头,尽收草原风光于眼底,甚至自带帐篷和炉头,在峰顶烧壶开水泡杯香茗,任山风在耳旁呼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