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江到翠江,从翠江到便江,笔者都是她的忠实游客。每每为她壮丽的丹霞地貌,神奇久远的宗教传说,厚重苍凉的历史文化底蕴倾倒。
从远古时代的神农作耜,到封建王朝的水上大通道;从郴州籍北上求学的莘莘学子,沿着这条河从长沙国立第一师范、衡阳第三师范迎来马列主义的火种,到建国后百废俱兴,沿江建起各种规模的水电站,气势如虹的水利设施,东江、翠江、便江,承载了郴州人无数的梦想与荣光。每一个码头,都有无数奋起的脚印;每一寸河面,都记录了郴州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的艰难历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研究透了这三条河,就可以算个“郴州通”。因为她不但记录了郴州的历史,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沿岸所在也是我市的经济重镇。
粟裕同志在淮海战役中判断国民党军防御重点时曾指出:“守江必守淮”。站在今天的角度讲,笔者认为郴州旅游要有大的作为,也势必要在这三段河上动脑筋。因为从比较经济的角度讲,我市还没有哪一块旅游资源有这三段河这么大的潜在价值;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讲,现在3个县(市、区),都难以单独作出大的行动。飞天山景区也好,小东江也罢,其实都还没有达到她应有的热度。一句话,目前体制下的3县(市、区)分割开发,都使各自地段的旅游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占到应有的份额。
桂林的百里漓江,长沙大围山的漂流,甚至境外越南的红河风情,笔者都曾经亲身体验过。实事求是的来说,各地都有各地的特点,但像东江、翠江、便江这样丹霞地貌如此典型、如此集中、如此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河流,笔者还未见过。资本时代,只有众人划桨才能开大船。在前期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笔者建议将这三段河整体打包,上资本市场融资开发,读者诸君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