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还是那座山,峰还是那群峰。所不同的是,过去这些山峰人迹罕至,现在这些山峰人头攒动。这座山名叫张家界,我家就住在山里边。
小时候我的家乡非常贫穷,十分闭塞,粮食收成再好也填不饱肚子,当时的张家界曾被称为穷山恶水,而每天开门可见的山峦群峰则象一堵堵天然屏障阻碍了父老乡亲迈向山外的脚步。记得小学语文课本里面有篇《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文章,激发了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著名画家吴冠中被一阵春风吹到张家界,并作画撰文发出了惊人感叹——“这里的秀色不让桂林,但峰峦比桂林神秘,更集中、更挺拔、更野……”新华社著名记者杨飞、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等也将相机镜头对准了如诗如画的张家界……
自此,张家界开始逐渐“走出深闺”,并被外界称为“青山秀水”、“奇山异水”。原来风景不在远方,原来美景就在家乡,已经慢慢懂事的我有些欣喜,看到不断有游人走进家乡时心里感到格外高兴。而在1986年初三毕业前夕,学校组织我们春游,我们去了刚刚开放的天子山、黄龙洞,山上若隐若现的云海峰林风光和洞内栩栩如生的似人似物奇观看得我们如痴如醉。这次春游,我深深觉得,家乡山上山下都好看,洞里洞外都精彩,并希望长大后能为家乡的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1989年我高考落榜后,没有选择到外面去闯荡,而是直接回到了旅游事业方兴未艾的家乡。这时候的家乡,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喜人变化,修通了连通外界的柏油路,老百姓照上了电灯,一些乡亲在景区景点变成了旅游从业人员,向四海游客说着方音很浓的普通话,十多家宾馆酒楼在家门口应运而生,生意都比较红火。最让人感到庆幸的是,曾经“各自为政”的几大景区结束了往日的纷争,归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统一管理,为家乡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的二十年间,经过一代人的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先后获得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等国际顶尖荣誉,在“穿越天门”和2006俄罗斯空军特技飞行表演、国际森林保护节、国际乡村音乐周等活动的助跑下更加知名世界,现在学校的语文课本也能读到《奇山异水张家界》等关于家乡的课文。家乡的旅游服务设施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场投入使用并开通了国内外多条航线,高速公路连接附近大中城市,火车站提质升级,城区街道得到拓宽,景区游道得到高标准建设,我的家门口还兴建了五星级酒店,一些乡亲也发家致富建起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家庭旅馆。 现在的张家界,年接待游客接近2000万人次,客源来自五湖四海。滚滚客源自然为家乡百姓带来滚滚财源,因为发展的需要,一些忙碌在旅游第一线的乡亲除了能说标准普通话外,也能用简单的外语与外宾交流。家乡老百姓的日子殷实起来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转变,以前老是羡慕城里人到张家界旅游,而今结伴远行出外旅游看世界也成为流行。
改革开放的春风改变了家乡张家界的命运,张家界的横空出世也让我个人不断得到成长。这二十年间,在众多老师的指点迷津下,我通过刻苦自学和执着追求,练就了能吃苦耐劳的“土记者”本领,找到了自己合适的工作,凭着自己的特长在一家旅游企业从事旅游宣传,给张家界旅游事业摇旗呐喊、鼓劲助威,迄今为止共在全国各类媒体发稿5000余件,成为当地骨干宣传工作者之一,实现了学生时代“为建设家乡添砖加瓦”的夙愿。曾有人问我为何那样乐于当张家界的“吹鼓手”,我要说,我生在张家界,长在张家界,宣传家乡只是行使了我作为一名张家界人的权利和义务而已。
每每在人生旅途取得些许进步,我总是在虔诚地感恩。感恩我的父母,淳朴憨厚的他们给了我一具看世界的躯壳;感恩我的老师,他们给我彷徨的路上指明了方向;感恩我的朋友,他们为我艰难跋涉时增加勇气和力量;感恩我的家乡,家乡的灵山秀水给了我创作的灵感;感恩我的单位,单位的宽松环境给了我发挥能量的舞台;感恩我的时代,时代的潮流让我在家乡的天空里展开翅膀……
开门见山心怡然,喜看奇峰醉四海。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所要做的就是继续把宣传当成责任,乐为家乡鼓与呼,让美丽神奇的张家界早日成为世界的张家界。
作者:邓道理
原创文章喜看奇峰醉四海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guoneilvyou/hunanlvyou/9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