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国内旅游 >> 湖南旅游 >> 正文

重访荆坪古村

作者:heppo    国内旅游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16
 

□聂鑫森

地处湘西的中方县荆坪古村,2005年夏,我曾有幸谒访;今年夏,因省作协在怀化市开会,应东道主之邀,再访斯处。

我们乘车先至氵舞水河畔的一个渡口,下车后登上铁壳渡船直达对岸,岸边即是荆坪古村。渡船很大、很宽,呼啦啦站满了本地的村民和外地的游客。游客很多还是外省来的,重庆、四川、广西、云南……各种口音叽叽喳喳地飘飞着,煞是热闹。

荆坪古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的“新园遗址”、战国时期的且兰古城,汉代为五溪蛮都,唐宋时为溆州旧址。著名的“茶马古道”,就从村中经过。古祠堂、古驿道、古桥、古井、古树、古民居,安然无恙地穿越历史的风雨,依旧嵌在今人的视域中。

改革开放之前,或者再往上推算,荆坪古村的地理位置,山阻水隔,应是很偏僻、很封闭的,不像许多名城大埠,一直处于“权力话语”的关注之中。战争的烽火,不会蔓延到这里;历次的政治运动大潮,也不过在此溅落几朵浪花。村口的“潘氏宗祠”,是宋代潘美的后人迁徙到这里建的,后虽经修整,门楼、砖雕、戏台、祭堂却是古意留存。文化大革命留下的痕迹,是大门两侧的红墙上,各写了一条“毛主席语录”而已。

村中老人说,当然也有外地的红卫兵来此“造反”、“破四旧”,但村人严阵以待,谁敢动手?只能赶忙仓皇而退,那些锄头、扁担可不是好惹的!

我在游览中,口占了一首小诗:《访中方县荆坪古村》:“地偏少有红羊劫,画角雕檐八字门。宋代潘祠唐代井,游人争访密如云。”

这里之所以成为一个旅游焦点,当然是交通太便利了,国道、省道、乡村公路上的大车小车,还有氵舞水上的游船,都能很顺当地通向这里,从早到晚,游人如织,喧哗之声不绝于耳。农家饭店、农家旅舍,敞开大门迎宾迓客。

中午,我们在一家挂着大红灯笼的“农家乐”酒店用餐,院子里、走廊上、雅座间,都人满为患。导游向一位中年女老板表示祝贺,说贵店今年营业额一定会过百万!

游览中,我们发现有些古树上,被一些渴望留名千古的人刻上“到此一游”的字样;幽静的巷道里,不时会见到乱扔的瓜皮、纸屑;古井边,人们随意地舀井水洗手、揩鞋……早几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在村中拍过不少场景戏,人喊马叫,沸腾了好些日子。

在走访中,我们还知道,外地有远见的人,设法买下村民多余的庭院,再修整一新,居住下来。

改革开放,给村民们带来致富的良机,这当然是天大的好事,但如何保护好荆坪古村,传之子孙后代,也给各级领导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村民也深深意识到了这一点,戴着红袖章的志愿者,不辞辛劳地逡巡,劝阻某些游客的不文明举动。

同去的作家中,吸烟者不少,烟瘾上来了,主动地从古建筑中退出来,找一个标示可以吸烟的露天地界,石桌、石凳,桌上有凿凹的“烟灰缸”,吸完了,摁熄烟头,再去参观。

省作协主席唐浩明,年长我两岁,是第一次谒访此村。他手里拿着一瓶快喝完的矿泉水,一边参观一边听讲解,直到活动结束,到饭店用餐时,才把塑料瓶丢进一个垃圾箱里。

荆坪古村,但愿你永远古香古色!


原创文章重访荆坪古村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guoneilvyou/hunanlvyou/91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