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力好的旅客,可以从石拱桥中央的旁桥下到状元洲去看看,这里是政府刻意开发的市民休闲场所,洲尾蔽日的樟树下有着一个不小的戏台,供地方花鼓戏爱好者自娱自乐。洲头是大块的草地,铺上一块塑料布,来一场野餐,应当有些情趣;洲中部还有一座图书馆,借一本熟悉的书籍,在树荫下座下来,不消三五分钟,整个身心就寂静下来,轻轻闭上眼睛,身体仿佛刹那间就融化开来,随着每一声鸟鸣,每一缕清风在林子里四处自由飘荡。
导游倘若催促,就从石拱桥过去,进到县城的另一处古城区“南门口”。顺着中山路可以看到另一座麻石精雕细琢出来的观音桥,更主要是去看看天符殿。这是县城之内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天符殿。飞扬的檐角炫耀着工艺的精湛,大殿中十六根麻石柱子无裂缝无拼接,颇为壮观。更为难得的是天符殿后还有一座泥土砖垒砌的麻衣庙。麻衣庙祭祀浏阳孝医杨耀庭,是醴陵境内除龙王庙之外数量最多的庙宇。民国年间,分布在全县的麻衣庙多达四十二处,数十年暴风骤雨的冲刷,大多消失殆尽,这座麻衣庙应当是唯一一座整体保存下来的麻衣庙了。
返回来的路上,经过南门的另一条典范巷道青山街,出青山街到江边就是白云庵。这座庵堂远比凤凰的准提庵气派,也是面街背河,后院墙下是渌江河道。庵西墙外是王家码头,青条石铺成的扇形阶梯一级一级伸进渌江荡漾的水波中去。更为珍贵的是码头一侧的庵墙上镶嵌着一块汉白玉的石碑,记载的是捐款的姓名和数量。询问住在周围的老太太得知,这是哪一年从河道当中打捞上来的,记载的正是醴陵北乡人为修建渌江石拱桥慷慨解禳的情形,应当算是一件难得的文物了。捐款的除刘建绪、杨念九、陈奏南等个人,文宁福、罗锦钊、刘昆涛、姚清仲等后裔外,更多的是以族姓祠堂为单位。比如张姓敬睦堂、四维堂;刘姓肯构堂、燕翼堂、敦睦堂;彭姓松寿堂;李姓奉先堂;何姓报本堂;陈姓惇叙堂;蒋姓奉思堂;旷姓一善堂,敦木堂;左姓翼经堂;邬姓笃敬堂;吴姓治平堂;付姓师古堂;江姓笔花堂;谢姓宽仁堂。游客倘若来自醴陵的北乡,包括现在的株洲县一带,倒是可以花点功夫找一找自己祖宗功德的记载。应当算是有意义的事情,倘若有要求,或许还能够拓成拓片留个纪念。
作为旅游设施的王家码头可以租到渌江河上特有的一种叫做“倒划子”的木船到渌江水道上游览一番。坐上木船,先往上划,绕过状元洲头,从水面审看这座清翠神奇的岛屿又是一种特别的况味。待转到状元洲北面的河道,又是欣赏渌水人家的绝好角度。船儿划到石拱桥底下,船家必定指着桥墩上“渌江桥”三个硕大的刻字介绍,这是康有为的墨宝,下首还有一个记载修桥情况的刻石碑文,哪是付雄湘的笔迹。顺江往西,东富公司前面的滩涂就是原渌江八景金鱼烟雨的所在,经过西山大桥,河道中又有一个较小的沙洲-左家洲。经过左家洲的时候,船头正对着的就是文笔峰。右边河岸上一株沧桑的古树,又是青石堆砌的阶梯,便是姜湾码头,是县城最大的陶瓷外运码头。码头对面的河滩上就是财源塔,这个不必登岸,远远的看着就行,转头往上,南岸一障翠绿的山岚便是西山,依次能够看到左权塑像、渌江书院的白墙黑瓦和半天上金壁辉煌的李畋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