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国内旅游 >> 湖南旅游 >> 正文

长沙靖港古镇旅游风景区旅游攻略

作者:heppo    国内旅游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16
   

 长沙靖港古镇旅游风景区旅游攻略:伫立长堤,倾听江涛拍岸,心灵与身后曾有“小汉口”之称的古镇一起震颤,一起感受那江、那河、那庙宇、那古街、那悠渡、那清清脆脆圆圆润润的叫卖声……在望城,文化积淀最厚重的古镇靖港,用沧桑的面孔迎来新世纪的曙光。

   不知道唐代名将李靖是怎样一位横刀立马的人物?是否真的在这过去叫芦江的地方,驻过兵、扎过寨?是否真的是因为他军纪严明,百姓拥戴,才将这个小镇改名靖港……但在风云变幻的磋砣岁月,背负世俗与灾难重荷的靖港人,对此坚信不疑,代代传颂。在南岸堤飘送过来的清凉的二胡声里,许多老镇人仍然在述说靖港昔日的韵致。由南向北流的湘江与自西而东淌的沩水,紧紧依拥。傍水而生的三角洲地带上的古镇靖港,在水运唱主角的年代里,理所当然地占尽舟楫之利,上宁乡、去长沙、发湘潭、下岳阳,往返湘阴、益阳、安乡等地的船只帆影不绝,湘米、淮盐、花生、园茶、蚕豆、禽蛋、绸布、棕麻等据此集散,商贾云集,店铺相连,绿女红男,穿梭不绝。紫云宫戏台,最是个牵魂的去所,那副台联,仍然有人倒背如流:“溯湘水南来,百里河山,仗此楼台锁住;唱大江东去,九天烟雾,好凭管弦吹开”。从紫云宫到杨泗庙,是曲折迂回的麻石路,因沩水湍急而下,留下一截半边街,形成独特景致。

  光绪年间,靖港曾设“湘鄂洋棚子”,先后为英商太古、怡和公司、日商日清公司代售轮船过境船票和接送客货。安化茶商梁啸岚租赁小火轮船,开通靖港至长沙的航班。宁乡的“乌舡子”在沩水、湘江出尽风头,“船到靖港口,有风也不走”,平日近千艘船只牵挂在麻石栏杆硬朗的手臂或依依垂柳腰上,女人们或在船头升起炊烟,或掏出针线篓子边晒太阳边缝缝补补。小孩子三五成群打打闹闹,或为水上一只不明漂浮物的打捞各显其能。那一支青篙能逼开一条莽阔江河的汉子,或许此刻正在粮行米号、钱庄当铺磨蹭生意,或在烟馆窑班、茶楼酒肆混迹于豪绅、富商之中,吆三喝四,硬充大爷。一个临水而建的戏台,还没来得及装点脂粉,却被日本人的枪炮之声喊成了缄默的古迹,屈成如今古镇人之瓜棚李下。到了国民党统治中期,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的靖港,已经远远撇开了一犁风雨阵阵野谣的乡村,俨然经风见世,不同凡响。

  当然,好地方更难免有刀兵相见的血腥记忆,也很难不有水火相扰之惊慌。咸丰四年,湘军与太平军昏天黑地一战,血染湘沩,湘军统帅尽失威颜,靖港团练中炮身亡;民国七年,数百名假“护国军”窜至靖港强行索饷,抢财夺物;民国十二年,军阀赵恒锡、蔡钜献火拼,分别在铜官、靖港驻扎,隔江对峙,骚扰月余;一九四四年,日本兵进犯靖港,无恶不作;同治元年,水盈三尺,饿殍见野;一九三二年,狂风大作,风急浪高,湘江河段五十艘船只悉数被吞……

  解放后,人民政府虑及百姓安危,防洪保安,筑堤围垸,拦河建坝,改道沩水,加之陆路交通日趋便利,天然水运甘当配角,良港优势渐失,古镇便少了些喧哗,多了些寂静。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镇上国营、集体企业一片兴旺。“望江楼”布鞋踏遍海内外,曾在靖港指挥过抗日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政委王首道题写的厂名至今仍留在这个古镇上,记载着小镇有过的辉煌。王首道同志的夫人曾办过公的中共湖南省委机关于一九三○年曾经临近迁驻的靖港半边街,个体私营企业也一度红火。如今一条崭新的大道横贯大众垸,古镇被人流车流冷落一旁。许多人感叹靖港太老了,老得无法昂首挺胸地与新兴的小城镇媲美了。为作历史村镇调研,我在空洞的八街四巷七码头的麻石街面上走过,老是在想,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未必有半边街前这哑河水清亮?古镇一旁仍然骨络分明的木架房和摆放其中木屐、油伞、竹笠、瓜瓢仍在苦诉着怎样的片断和故事?那些历史上小有名气的人物是否到过这依然存在的风水无边的宏泰房?那久负盛名的靖港香干、火焙鱼和家家户户会制作、人人能放飞的形态各异的风筝又是否能让我们感悟到什么?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为后人留下一个解说昨天的空间,恐怕是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 


原创文章长沙靖港古镇旅游风景区旅游攻略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guoneilvyou/hunanlvyou/89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