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国内旅游 >> 湖南旅游 >> 正文

通道:与桥的15次相遇

作者:heppo    国内旅游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16
  年(1918年)曾经维修过。

  普济桥与我们看到的其他风雨桥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其靠原坪坦街的一端修有封火墙。

  据说,从清代至建国初期,这座桥都起着商贸码头的作用。广西的盐挑到这里上船运往靖州、洪江,外面的日杂百货、大米船运至此,再挑往广西。

  如今,这些繁华景象已无从寻觅。

  男人的桥

  永兴桥,位于通道坪坦镇高步寨内。

  与其他几座桥不同的是,我们见到的永兴桥呈现出意外的“壮观之景”——满满一桥的人,足有上百,全是男人:年纪大的牙齿都没了,年龄小的还在蹒跚学步,或坐或躺,或闭目养神,或交耳闲谈,有的席地而坐,打着纸牌……我甚至觉得,连周围的气场都充满了阳刚之气。

  桥上一位老人告诉我们,这里风大,他们在这里闲坐乘凉,每天中午都来。而侗家的习俗是,男人们聚会的地方女人不能来,“女人们有自己玩的地方”。

  离开永兴桥的时候,我们注意到,就在桥边一个小地坪中,一个侗家女人在烈日下晾晒着自染的青布。

  永兴桥建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

  半个世纪以来,它是不是一直就像今天这样,独属于侗家男人呢?

  日光桥影

  龙桥,位于通道坪坦乡坪日寨。

  这座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最早的名字是“龙皇桥”;民国二十年(1931年)复修,改称“龙桥”,取“迂回龙脉,环抱村庄”之意。它也是湖南最早公布(1959年)的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龙桥长63.01米,是我们看到的15座桥中最长的。跟所有风雨桥一样,龙桥的桥廊两侧也设置了长板凳,供行人休憩,板凳距桥面0.52米高。

  龙桥在中间部位向内凹了一下,稍具弧度。

  也正是这个细微的变化使这座桥突然生动起来。我们坐在已被磨得很光滑的木板凳上,望向廊桥尽头,日光透过栏板窗曲曲折折地投进来。

  桥面空荡荡的,却让人坚信,这里曾经发生过无数故事。

  与合拢宴的一面之缘

  普修桥,位于通道县皇都侗寨。

  普修桥上壮观的合拢宴终结了我们此次短暂的寻桥之旅。

  雕梁画栋、异常华美的普修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但不久便被洪水冲毁。清嘉庆八年(1813年)在原址上重修,后又多次复修,最后一次是1984年。普修桥内,内廊两侧记载有募捐修桥者的名单,人数上千,遍及湘、桂、黔3个省区的侗乡。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体验一次合拢宴,让人顿生“人生何处不相逢”之感。

  合拢宴是侗族最隆重的待客礼俗——客人逗留短暂,难以到各户就餐, 各家各户就拆下门板(现以餐桌替代),拼成长条桌,端出苦酒(当地酿制的糯米酒)、腌鱼、腌肉,摆在一起,主客混合对坐,且歌且饮。

  不过,这种礼俗今天在这里已经蜕变成了一种“旅游项目”——当日普修桥上的合拢宴,有来自广西、长沙、怀化各地的客人总共200多人,每位收费12元。

  我一直在找,那两个坐在皇都古寨门前石墩上,安静地消磨整个下午时光的侗族老人,他们也在吗?

上一页  [1] [2] 


原创文章通道:与桥的15次相遇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guoneilvyou/hunanlvyou/89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