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泛指武陵区武陵镇德山,以下均同)在湖南乃至中国的地位问题,应定位于湘北重镇,湘西入口。那时候,沅江码头商贾云集,人文活跃,尊称为常德府。然而一场战火,将常德城化作灰烬。那些肩负着宣讲和承载常德人文的景象也烟消云散。实在是令人嗟叹。
景物散去,永不会来,但是一位文人将常德府的景象生动地记了下来,他就是沈从文。至今他关于常德的文字表述依然焕发着青春。甚至这种表述已经化作一种印象,深深地覆盖在人们的思维和想象中。
常德作为国家魅力城市,人文的魅力摆在了首位。然而我们尚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没找到载体。或者说没找到一个平台,一个舞台。这让我们的接待方很尴尬。难道除了拿出一本发黄的常德志就可以了吗?难道跟远道而来的友人谈及70年前的常德会战就可以敷衍过去吗?
湖南卫视热播的“血色湘西”里有一场重头戏,即常德会战。这出戏成为整部电视剧发生哲理改变的关键,但是我们遗憾地看到,常德城的镜头全在三维计算机工作室完成。全然一幅虚拟的场景。这里面包括教堂、银行、水星楼和码头。我想这部湖南文广的大戏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定会在全国的电视台播放,所有的观众看到的也会是这样的情景。我在感叹,美丽而古老的常德府,错过了一次展示妩媚身姿的机会!
四眼井在经过政府的修缮后,静静地散发历史的香味,丝瓜井掩映在乱草里哭泣。就像一对恋人,彼此痛苦地相望。
我们应该怎么做?拿多少钱来修补历史图画的工作?千头万绪。
手头有什么?下一步怎么走?目的是什么?
我们的手头拥有魅力城市的花环,我们有柳树下恬静整齐的街区。我们还有那条河水——沅江。江水弯曲的方向亘古不变。造就了怀抱似的北岸和宝石般的武陵镇。我有时候在幼稚地想,这真像上海,像陆家嘴的雏形。我们接下来可以做什么呢?在似陆家嘴的土地上建成辉煌娱乐的双塔,在似怀抱状的北岸做点什么呢?
何不打造一千条两头高高地挑起,带着麻布的风帆的麻阳船?无数的水手唱着沅水调子,一个个苛刻的水保行走在其中。而到了傍晚时分,灯亮起,笙歌阵阵……让沅江不再落寞!就让它们复活在沅江的北岸,让70年前的梦境成真!
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仅仅是复原常德府的风貌吗?答案是不。这些年,我们把城市定位在最佳人居环境,湘西北旅游的中转站,吃住玩乐的地方。其实,常德城的灵魂漂移了,逐渐的远去。
打造70年前的沅江北岸,是尊重和崇尚历史,还历史一个真实,让千千万万的旅行者,带着憧憬来,带着圆梦归。
复原70年前的沅江码头,一旦成真,势必带来如海潮般的经济连锁反应,这是可以预测和妄断的。
有人会觉得这样的建议有点可笑,但想想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和古老北京城,想想横店的历史建筑群,想想我们的思维是否突破了自己,想想自己在混沌不清的建设梦想中是否破茧而出!!
此文,献给沈从文先生。他一定会开心的。
(转编自常德农经网http://www.cdn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