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国内旅游 >> 湖南旅游 >> 正文

云气来衡岳 江声下洞庭

作者:heppo    国内旅游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19
 

□刘力伟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无论是自然风貌的秀美,还是文化底蕴的深厚,对于湖南,我只能说上苍是格外钟爱这片土地的。

这里山川俊美,钟灵毓秀。登上岳麓山,远眺碧波淼淼的北去湘江,你的耳边自然会回荡起一代伟人“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豪迈声音;驻足岳阳楼,纵目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浑无际涯的雄伟气势,又会禁不住生出“身居天下楼,俯瞰天下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流连张家界,置身于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中,更是令人望峰息心,窥谷忘返;逆湘江而上,宋人陆游早有“不到潇湘岂有诗”的喟叹!湖南山水总是如此令人激动、心生向往,以至于中国历代多少著名的诗人都曾在三湘四水间留下过自己徘徊的足迹、精彩的诗文。

这里历史悠久, 湘楚文化博大精深。据考古发现,早在七千年前,围绕洞庭湖之湘、资、沅、澧四水流域生活的先民们,已经以原始农业为基础,形成了农耕文化的雏形。春秋时期开始,中原文化、楚文化、当地文化相融合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湘楚文化,尤其是南宋时期湖南道州的周敦颐,以孔孟儒学思想为核心,广纳佛老思想精华,成为理学的开山祖师,开湖湘学派的先河,在中华三位最著名的始祖炎帝、黄帝、舜帝中,炎帝和舜帝的归宿在这里,大禹治水来过这里,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亦被放逐于这里,并在这里写下不朽的诗篇《离骚》、《九歌》。清末以来,“中兴之将,什九湖湘。”而毛泽东、刘少奇等伟人更是生于斯,长于斯,从这里站起来,走出去,为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写下了最为光辉的一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俊美的山川,深深地影响着湖南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形成了湖南人不同寻常的个性,养成了“爱吃辣椒,敢为人先”的霸蛮气质。自汉文明的南行扩张,历宋元明清直至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中国中部与西部的重要过渡地区,湖南的战略区位之要与精神堡垒之坚,每每成为征服者或侵略者的心腹大患,同时也使得湖南人有了世所公认的“不信邪、不服输、不怕死”的性情。陈独秀曾经赞扬“几十年前的曾国藩、罗泽南等一班人,是何等‘扎硬寨、打死仗’的书生!”谭嗣同戊戌变法慷慨赴死,“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一句,尽显湖南人的豪情和血性,抗日战争的16场重大战役中,长沙会战、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等6大战役发生在湖南,让杀戮成性的日寇“望湘而惧”,并最终在湘西的雪峰山下向中国人递上投降书。

江山留胜迹,丹心照汗青。案前这套由湖南省文史馆馆员、一级作家廖静仁精心编撰的《千年湖湘胜迹图志》丛书,可以说是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了湖南这方山水的奇异性情,呈现出此地人民的独特气质。每一处“胜迹”代表的正是文化,是祖先、上苍赐给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方山水的灵魂。一方没有“胜迹”的山水,一个没有“胜迹”的民族就如没有树木、没有水源、没有生命力的荒漠。我们庆幸自己生长的家园能拥有那么多了不起的“胜迹”。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这些都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民族复兴、迈向小康社会的不竭动力。

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

生于斯,长于斯,尽管面对的是一片片最熟悉不过的胜迹风景,胸中的血液仍会止不住澎湃、沸腾。原来自己的思绪与那些云气从来都息息相通,自己的血液与那些催人奋进的涛声一直就同时跳动。好好保护与弘扬、开发和利用这些珍贵的财富,是我们的幸福与责任,而在这片古老、广袤的土地上创造出新的“胜迹”,更是我们神圣的使命。

(作者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原创文章云气来衡岳 江声下洞庭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guoneilvyou/hunanlvyou/124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