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紫鹊界,以山秀、水奇、田美享誉四海,一批生长于斯的快乐老人,各自以自己的方式,让这片神奇的土地焕发异彩。
耄耋老英雄整理出《民歌选粹》
86岁的刘顶庄老人,退休前为供销系统干部,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和抗美援朝,是立过战功的老英雄。
退休定居紫鹊界下,刘老不甘寂寞,着手搜集整理流传于紫鹊界一带的优秀山歌,足迹遍及山山岭岭村村寨寨,经过近20年的奔波操劳,共采集独具魅力的紫鹊界原生态山歌800多首,通过反复细致的筛选整理,编辑整理成《紫鹊界民歌选粹》第一辑。如今,会唱山歌的青年后生越来越少,老人忧心如焚,为了不让优秀的山歌文化失传,他细心地将自己唱的山歌用录音机录制保存好,以便供人学习。现在,《紫鹊界民歌选粹》第二辑正在整理之中。
古稀老教师带领儿女
为乡里捐资30余万元
家住水车镇清江村的老教师邹同胜,今年75岁,与老伴生活过得简朴平淡,但对村里、镇上的事儿却极其上心,邻里哪家有难处,乡里哪里有困难,都逃不脱这位老“秀才”的法眼。这些年来,他的大部分退休金都捐出去了,不光如此,他还亲身垂范带动学有所成的子女报效桑梓。村里改建清江小学,他一开家庭会,捐了4万元;村公路硬化,全家集体捐资8万;建云溪河的踏水桥,他家两次捐款共8万元;今年水车“5·6洪灾”,邹老又将儿女聚到一起商量,救助灾民10万元;村组修水渠、建水塔、救助贫困学生,哪一次也缺不了邹家人。15年来,累计捐资30多万元。
老武装部长“退武从文”出诗刊
水车建国村的陈善加,今年66岁。矮矮胖胖,总是戴着草帽,走路步伐很快,很像电影里的游击队员。其实,他真是武警兵出身,退休前是真正的武装部长。
可这位武装部长退休后却想“弃武从文”,最近4年来,他的目标就是在水车镇成立萸江诗社紫鹊界分社。每年,他自费上县城参加萸江诗社大大小小的会议,联络区紫鹊界周边三个镇的离退休教师、干部;不辞劳苦去镇里请示到县里汇报;2006年成立诗社筹备组;2008年出版第一期《紫鹊界诗词》样刊;现在在积极努力把水车镇建成“诗词之乡”;他还想着让传统诗词进课堂,让更多的年轻人传承这种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