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参观,虽然不激动,但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秀华山馆作为土家族的一个私人博物馆,是一对叫陈楚华、龚道秀的土家族夫妇几十年风雨,奔走湘西各地,用智慧和汗水,收藏各种即将成为远去历史的具有民俗文化价值的文物的展馆。第一次到秀华山馆时,我还在那里见到了陈楚华夫妇2人,并与之交谈了许久。
展览所收藏的东西基本上是湘西土家族明清时期的木质雕花家具、土家民间服饰、挑花织绵、银器饰物等各类生活、民俗、生产、文艺用具。我一一浏览了各种展品,由于自己生活于湘西,许多东西对我来讲,是十分亲切而又熟悉,有的虽然有点陌生,但毕竟听爷爷、奶奶等长辈讲过。第三次参观,有两件东西让我的记忆再次得到强化。
1.雕花滴水床。
为什么印象深,并不是它那做工的考究,而是给了我丰富的联想,给了我感叹人生的一个载体。当我站它的面前,用手轻轻扶摸着它时,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如烟的往事,就这么一张雕花滴水床上演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一对湘西土家男女,在欢快的唢呐声、爆竹声、祝贺声中,喜结良缘。洞房花烛夜,热血奔涌的土家壮汉,激动不已地撩开新娘头上的红巾,急冲冲地吹灭散发温情的油灯,把新娘抱上崭新的滴水床,在印花棉被上颠鸾倒凤……
一个新的爱巢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生命的第一声啼哭从滴水床上传来,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滴水床承载着土家人的希望与香火……
随着岁月的流失,血气方刚的青年,一转眼又变成了白发苍苍、满面皱纹的老人,他们大多还是在这张记录着他们一生酸甜苦辣,见证着家族兴衰荣辱的滴水床上划上人生的句号,或许有成群的孝子贤孙为他们“送终”,一阵阵喊声、哭声、叹息声不断传来。或许晚景还比较寂寞凄凉。人生就是一场梦,只不过这张滴水床见证了各种梦的演绎了。
2.明代五彩石雕
早在1978年,陈楚华在湘西一偏僻山寨发现了一块石雕,当时这石雕被一农村老太婆当作鸡笼盖子用,上面粘满了鸡屎和土灰。陈先生隐隐发现这是一块并不平凡的石雕。于是就与那家主人交涉,要买下它,价钱好像是5元。当时,陈先生身上没有这么多钱,等把钱凑齐返回时,主人反悔了,要价20元。慧眼识珠的陈先生没有因价钱而与“宝物”失之交臂。
当陈先生小心翼翼把石雕冲洗得干干净净时,整个雕刻的“庐山真面貌”,让他惊叹不已。那原来是一幅“渔樵耕读图”,后来又经过文学家沈从文和画家黄永玉的考证,说那是明代雕刻,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据说,有人愿出80万元购买,陈先生不为所动。如今,已成为他秀华山馆的“镇馆之宝”,并为他们带来滚滚财源和好运。
石雕上楼台亭榭,掩映在古树之中,还有连绵起伏的山峦。在整个图画中,有9个各具神态的人物,其中有的在小桥流水上漫步,有的坐在寒窗边苦读;有的在一只小船上,撒网捕鱼,掌舵划船,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恬淡的“世外桃源”美景,让人暇想不断……(锦江客主人 马叉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