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也是一个生灵,大地赋予了它以根的坚强,雨水滋润着它以生命的旺盛,千年古树,看尽人间几度春色,树枝上依然长满了嫩绿的小叶,使古树生机盎然,岁月的沧桑更透出生命的伟大.古树共有七棵,其中桥外二棵,其中一棵树的身上贴满了红色的小纸,那是当地人认为这棵树非常有灵气,如果哪家的孩子生下来不好带爱哭闹,认树为寄母以后,小孩就非常听话好带了.不管这是怎样的一种思想,代表人总是需要一种寄托.桥内的五棵,当地人称为重阳木,其中有一棵夫妻树,相依相偎,要想知道哪一棵是公树和母树并不难,你想想看这个答案可是留着以后你到了荆坪古村才能告诉你的呢.公树高23.2米,胸径131.2厘米,母树高21.2米,胸径88.2厘米.两棵树共长有观音树,苦粟,金腊,刺桐,槐树五种不同的树种,使古树更显苍劲。
在古榕树旁,就是建于明未清初的潘氏宗祠,虽然历经风雨,曾先后于嘉庆年间,道光14年(公元1834年),光绪8年(1882年)和民国36年4次进行维修,却依然造型典雅,古色古香,它有正殿,大厅,戏楼,戏台,内天井,外天井构成,相传祠内四壁绘有壁画,厅堂内挂有镀金扁额,金碧辉煌.红色的大门以龙凤图案组成一个福字,门额上方雕有八仙过海,夜战马超,双龙抢宝等泥塑,还有雕满了花纹的窗户以及图案精美的栏杆和古柱,无一不在倾诉着昔日祠堂的威望和香火旺盛。
村旁还有一条古驿道,是经商的要道,修建于明代,这条古驿道在当年是水陆交通枢纽,五阳县城,历史曾有的繁华深深印刻在了上面,划过千年.沿着村里的石板小路跨过双凤桥,再往前走过一段宁静的石径小路,就到了悠长空寂的古巷,在这儿依然可以寻到崇祯柒年的石砖,虽然年代久远,却坚固如旧.在古巷的一户人家里,64年由于改建房屋在厨房底下挖出了4条石鲤鱼,石鱼在当地又叫吉祥鱼,象征着一年四季年年有余,五谷丰登,它雕刻于明朝中期,至今五百多年,中间雕有龙凤图的圆石,以前曾是富贵人家用来放水缸,更兼有消防防火的作用,这四条石鱼在94年浸泡水之后,鱼的尾巴变成了橙红色,就象真的鲤鱼一样可爱,充满了灵气和灵性,主人说呀,只要你摸一摸就能活到88,于是一大群人不顾一切冲上去一摸为快了,因此石鱼又象征着长寿。
穿至古巷后面是潘仕权的故居,潘仕权别名潘龙庵,外号潘三英,生于公元1701年(康熙辛已四十年六月十五日午时),是乾隆皇帝启蒙先生.乾隆幼时天性好玩,父母为其请了很多老师,都是以幼而学,水而行,上之君,下泽民教导,乾隆没有说话.后请潘仕权,仕采用天命之为道,人命之为性,道也者不可布于力也开蒙,乾隆皇帝说话并认真学习.因此,潘仕权为乾隆皇帝启蒙大师了.他知识渊博,著有<<学庸一得>>等书,受到了百姓的尊重.潘仕权为人耿直,不留恋官场和钱财,乾隆皇帝准予凡是见到他的人不论是谁都要下马跪拜.返回家乡后潘仕权依然嫉恶如仇,常常捉弄那些贪官和弄权的人.每次看到那些无威不作的官员,马上就让家人用稻草铺在水田中间,他就稳稳地坐在上面,当这些官员看到了他时,必须下马上前跪拜,因他是在田的中间坐着,他们只好跪在田里拜见,弄得一身湿淋淋的狼狈不堪,让许多百姓看了拍手称快。
沿石阶而走,路过一口龙眼井,在过去这口井是非常有灵气的风水宝地,后来由于一个乞丐不小心掉了下去淹死后,龙眼井就被封了,但是至此后就再也没有出过大官了.在水田中间与之相对应是唐代的古井,历经岁月,古井四周有很多条深深的拉绳子的印痕, 晃然之间似乎回到过去,听到了曾经在这儿挑水的热闹.在闲时我们聚在一起,听老人说那些沿着村里弯弯的石板小路,在过去都是男人走的,女子只能在家不仅不能出门,更是不能走石板路的,如果哪家女子走了,就会被浸猪笼,可见当时对女子的封建思想特别严重.我们庆幸自己长在这个时代的同时,更为过去的女子的悲惨命运叹息.
走过几步到了节孝坊,雍正六年,为颂扬潘仕权的婶娘李氏夫人而建,雍正七年七月竣工.牌坊全用红砂岩雕琢而成,牌坊上面书节孝二字,顶部雕双龙抢宝,宝下方书一旨字,象征圣命,横梁上雕刻着二十四孝为内容的人物像,当地人还说下有四根石柱,中间两根各镶嵌着一条倒立的石雕龙,旁边两根各摆一只石雕狮子,石狮高1.8米,雕工精细,形象逼真,只是后来被毁了,现在只有两个石座在那儿默默的守着主人用自己韧性铸成的佳话,流传至今.
参观游完过后,我们踏进了干净的农舍,小院别致而古朴,具有浓郁江南民居建筑风格.这时热情好客的主人马上端来了清香扑鼻的茶水,让我们的心跟着茶一起甜甜的.在主人家的菜园里种着许多小菜,刚摘来带着泥土芬芳的小菜经过清洗,不一会就炒好端了上来,香气四溢而让人垂延欲滴,品尝着可口的农家饭菜和自酿的米酒,听着主人唱着带着浓浓乡音的小曲,心里非常舒畅和快乐,悠然之间让我们深深感触由来已久的情愫和喟叹,生活也许就是在品味中发现真实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