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讯-旅游在线:专业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资讯网 >> 国内旅游 >> 湖南旅游 >> 正文

走进桃花江

作者:heppo    国内旅游来源:旅游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18
      谈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读书人大都熟读之,对那世外桃源也心向往之。不少人以为桃花江与桃花源合二为一,殊不知一字之差虽不说南辕北辙,却也相差了几百公里。

  近日因公务有幸驱车来到了桃花江,方知这里是中国十大竹子之乡,素有"美人窝"之称。
 
  一进入桃花江,迎而扑来的就是一阵瓢泼大雨,消去夏日的几点炎热,将多日的暑气一扫而光,令人心旷神怡。

  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路两旁的远处一蔟蔟翠绿挺拨的楠竹,坡连坡、山连山,一眼望不到边。风吹竹叶,起伏波动如连绵的海浪。

  转眼间,汽车驶入了这片海里,奔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似泛舟在波浪中,人不停地在摇晃着.雨打在竹叶上,两旁沙沙的竹涛声又似优美的乐曲,悦身动听,车在路上行驶,一会儿"山穷水尽疑无路",一转眼又"竹开叶明又一村",经过九曲回肠,突然眼前一亮,一大片空旷的花园出现在眼前,下榻的竹海大酒店,便坐落在这竹海之中的花园里。

  碧波万顷的竹海,是这里的主要观景,漫步在这竹海里,看着这翠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吮吸着竹的清香,或坐上秋千荡上几圈,或踏上竹海水车踩上几脚,或品一顿竹筒饭,返璞归真之感油然而生。

  直至登上观竹楼,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竹海尽收眼底,竹山恰似一片绿色的海洋,隐约是镶嵌在桃花江这片土地的一颗绿明珠。连片的竹海云海,说不尽的波澜水阔,微风起处,竹漪青涟,暗香扑鼻,使人飘然欲仙……

  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的《山鬼》篇中云:"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山",幽篁便是指竹林深处,山鬼所处幽篁正是今天的桃花江竹海。据载,屈原去职放逐江南后,怀沙汨罗前,曾在此地居住过, 《天问》篇即作于此间,故现存有天问阁。

  桃花湖也是此行的一个观光点。历史上的桃花江是散发神话色彩的地方。相传,有一天桃花仙子出游至此,以泉为镜,顾盼梳妆,临走仍依依不舍,便取下桃花头簪,抛入泉中,岂料平静的湖水立即沸腾起来,涌起了朵朵桃花,泉水溢处,汇成一条花的溪流。后人依溪修建水库,每当春暖花开,"桃花乱落如红雨",水映桃红,一湖碧水,满眼春色,又称为桃花湖。湖南辣妹子、著名歌星宋祖英,就曾把这山青水秀的桃花湖作为一首MTV拍摄的基地。

  夏日泛舟桃花湖上,虽然不能领略湖四周桃花盛开的灿烂,但放眼望去,四周青山起伏,山峦叠翠,别有一番险峻、挺拔的色彩。湖中散布的小岛,如翡翠般浮在水面上。夏日的风吹来,置身于翠竹异木 与流泉飞瀑之中,泛舟于碧水绿波之上,暑气顿消,感受到的是大自然在荡涤你的五脏六腑,那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后宁静中的怦然心跳升华成一种对造化的敬畏。

  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相传,元朝时期,在竹海深处有一个竹海湖,湖旁的人因饮用源于桃花江竹海的甘泉玉水,加之长期生活在竹城温和柔情的气候与景色温馨甜蜜的境地 ,所以这里的人长得很美。尤其是姑娘们的脸庞像粉红色桃花一样美艳。的确,水因山而秀,山依山而美,依山伴水的人更美。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著名作曲家黎锦晖先生曾踏上这片热土,为桃花江风光和美女所倾倒,写下了风靡东南亚的名曲"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江因此闻名遐迩,美人窝由此而得名。

  在山水游览之间,同行的文人们诗兴大发,或吟诗作对,或借古诗以助兴,"吾等乘舟将欲行,忽闻岸边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美人送我情",古诗今用,逗得大伙直乐。

  同行人也抱怨此行在美人窝未遇到几个美女,有些遗憾。导游调侃道,现在这里流行这样几句话:一等美人飘洋过海,二等美人北京上海,三等美人广州珠海,四等美人洪山竹海。人才流动啊!导游又解嘲道,看一个地方、一个人美不美,还要看你跟其是否有无缘分。

  的确不错,很多风景区经作家一描绘确实是令人神往,但实地一观赏,多少有些大失所望,这也就是所谓仁者见人、智者见智,"情人眼里出西施"缘故吧。

  其实,美是无所不在的,只要你爱美,只要你用一颗爱美的心去善于发现美,你就会处处感觉到美的存在。美在自然界,美在人心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美,是人们爱美的天性使然。

  桃花江风光秀丽,山水宜人,人若桃花,是山青水秀人美的乐园,只要通过对美的素材充分开发和利用,桃花江的美一定会充满人心,洒满人间的每个角落,成为令人向往的 "世外桃源"……


原创文章走进桃花江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旅游资讯网 原文地址:http://www.tripzx.com/guoneilvyou/hunanlvyou/11084.htm